今日頭條
科藝融合賦能教育變革首個高校數據產品掛牌上海數據交易所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4月2日報道:今天,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隆重舉行數字產品掛牌上市敲鐘儀式,《舞蹈動捕捉數據庫》成為全國首個高校數據產品成功登陸上海數據交易所,標志著我國首個舞蹈數據垂直模型正式進入市場化應用階段。作為數字化舞蹈教育的重大突破,該項目不僅填補了國內舞蹈行業在智能技術應用領域的空白,更為舞蹈藝術的智能編創及產業應用開辟了新路徑。
科藝融合重塑舞蹈教學,打造智能教育新范式
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積極響應“數字中國”戰略,率先將動作捕捉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舞蹈教育,構建智能化教學體系,并打造全國高校首個“數據驅動、智能評測、個性化反饋”的舞蹈教學平臺。該平臺已積累4200余份AI評測視頻,高質量數據達2171份,總時長超11200分鐘;舞蹈劇目注釋數據279份,文本總量達390600字。這些數據資產為教學精準化、個性化提供了強力支撐。

學校在此基礎上,依托智能編創系統推動AI舞蹈編排研究,助力學生拓展創意邊界,并已成功拓展至虛擬戲劇、數字表演等跨學科領域。目前,該項目已獲得兩項國家專利,并與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上海師范大學等機構合作申報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進一步深化舞蹈與智能科技的融合創新。
數據驅動產業升級,拓展舞蹈科技應用場景
作為全國首個進入上海數據交易所的舞蹈數據產品,《舞蹈動捕數據庫》為舞蹈產業提供了標準化、體系化的數據支持,推動舞蹈與數字科技深度融合,為文娛行業的數智化轉型注入新動力。基于這一大模型構建的智能編創系統,使AI編舞具備更強的風格識別和動作匹配能力,顯著提升舞蹈創作的效率,并推動虛擬排練、數字孿生舞臺等技術應用于實際演出。
此外,舞蹈動捕數據庫的高精度數據為影視、游戲等行業提供真實細膩的角色動作支持,拓寬了數字內容創作的邊界。在智能健身與運動分析領域,該模型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能夠實時分析用戶動作,為個性化訓練方案提供精準指導,推動體育與健康產業的智能化發展。同時,學院依托該數據庫構建民族民間舞蹈數字檔案,助力非遺文化的傳承與活化,以科技手段拓展傳統舞蹈的表現力與傳播方式。
深化產教融合,共建數智舞蹈生態
此次掛牌不僅展示了學校在科藝融合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的領先探索,更為舞蹈產業的數智化發展提供了創新范式。學院將持續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技企業的合作,優化數據資產應用場景,完善智能教學、編創、演出及產業服務體系,構建舞蹈藝術與數字科技協同發展的新生態。
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科技+藝術”融合發展路徑,以AI技術賦能舞蹈教育、創作與研究,推動舞蹈教育的數智化變革,為行業培養更多具備數字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引領我國舞蹈教育邁入智能化新時代。
上一條:國家藥監局:將流感疫苗批簽發時限由60個工作日調整為45個工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