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少量飲酒能預防癡呆,如何看待?
少量飲酒能預防癡呆,如何看待?飲酒有害健康,這已經是沒有爭議的觀念。4 年前,醫學頂級期刊 The Lancet 發表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論斷「酒精安全劑量為 0」 (1)。該研究給「一滴酒也會造成損傷」提供了最重磅的證據 ,這一觀點也迅速成為臨床共識。但 JAMA 子刊最新發表的一項納入 393 萬人的回顧性研究顯示:與不飲酒的相比,適當飲酒癡呆風險降低 2 成左右 (2)。不喝酒的人開始每天「小酌」,癡呆風險還降低?這項發表在 JAMA Network Open 上的回顧性隊列研究研究,納入了 393 萬人,結果顯示:與不飲酒的相比,輕度至中度的飲酒的人,全因癡呆(包括阿爾茲海默癥、血管性癡呆等各種因素導致的癡呆)風險降低 2 成左右,重度飲酒會增加癡呆癥的發病率(2)。研究根據受訪者過去 1 年酒精消費頻率和純酒精量,計算得其每日酒精攝入量,再分為四組:不飲酒(每天 0g)、輕度(每天lt;15g)、中度(每天 15~29.9g)、重度(每天ge;30g)。(15g 純酒精相當于 150mL 酒精濃度為 13% 的葡萄酒。)該研究還彌補了既往許多研究的不足,收集了受訪者 2 年間的飲酒習慣改變的資料,評估飲酒量變化對癡呆發生率的影響,主要包括:1.從不飲酒;2.戒酒;3. 飲酒減少;4.持續飲酒;5.飲酒增加。經過 6.3 年(平均)的隨訪,研究獲得了這樣的結果:與不飲酒的相比,輕度飲酒者罹患全因癡呆癥的風險顯著降低 21%,中度的風險降低 17%;而持續酗酒則會使得全因癡呆癥的患病風險升高 8%。同樣,在阿爾茨海默癥和血管性癡呆中也觀察到了類似結果,其中阿爾茲海默癥關聯性更強。飲酒量變化與阿爾茲海默癥風險改變 圖源:文獻 2既往有研究表明,只要喝酒就會造成腦損傷,那么如果認識到酗酒對健康的損害開始減少喝酒,還能挽救未來癡呆的命運嗎?本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能。研究指出,從重度飲酒降低到中度,全因癡呆癥和阿爾茲海默癥的風險分別降低了 8% 和 12%。而要是從輕度飲酒增加到中度,全因癡呆風險增加 9%;中度增加到重度,風險升高達到 16%;而如果直接從輕度到重度,風險則飆升至 37%。而本研究最有「顛覆性」的結果在于:如果滴酒不沾逐步培養起一天喝一點(輕度飲酒)的習慣,反而能與癡呆風險降低顯著相關,全因癡呆和阿爾茲海默癥風險降幅分別為 7% 和 8%。總說滴酒不沾才是真健康,那這些飲酒「可能獲益」的研究結果,到底該如何看待呢?多項研究提示「可能獲益」,但 「 喝得太多 」 才是通病事實上,這確實不是飲酒研究中第一次出現「可能獲益」的結果。BMC 子刊曾有研究顯示,少量飲酒與卒中、心絞痛或心血管病等相關的死亡風險降低有關 (3);澳洲的一項 1.8 萬人調查提示,以不飲酒為對照,適量飲酒能夠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 (4)。2022 年 7 月 the Lancet 發表的 GBD 最新研究曾在肯定年輕人酒精消費只會帶來健康風險的同時,提示在「 40 歲以上沒有基礎疾病」的人群中,少量酒精消費可能與降低罹患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的風險降低相關 (5) 。40 歲以上人群安全酒精消費水平 圖源:文獻 5很多人本就很難做到 「滴酒不沾」,這些高質量的研究結果,一定程度上在影響醫學界 「一滴酒也會造成損傷」的共識。公眾也會看到這些研究,那么正確認識它們、做恰當的宣傳引導,就顯得更為重要。2018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酒精與健康報告指出,全球每年約 300 萬人死于飲酒,占全部死亡人數的 5.3% ;平均每 20 人就有 1 人死于飲酒,每分鐘因飲酒死亡 6 人(6) 。2019 年的 GBD 研究在宣布「酒精的安全劑量為 0」的同時,還駁斥了以往少量飲酒對缺血性心臟病、糖尿病等有預防保護作用的研究結果,指出這些獲益與飲酒未必有因果關系,酒精增加肝硬化、癌癥、腦損傷等各種疾病風險的綜合危害,才是真正獲得共識的結論 (1)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同樣提出了飲酒會造成的六大類疾病風險(7)。酒精造成的健康風險 圖源:文獻 7倫敦國王學院的兩位學者評論也就此類研究指出,科學研究理應真實展現成果,向學界傳遞新知。但當研究結果要推及指南或社會管理時,需要符合「標準簡明」和「最大限度減低健康損害」兩大標準,這就成為一個復雜的公共衛生利益問題 (8) 。設想一下,當研究得出結果,一類人不飲酒能有很大健康獲益,我們是否應該向全社會提出 「 建議完全戒酒 」 ?而反過來,當研究發現另一類人少量飲酒可能降低某種疾病的風險,是否又意味著應該向更多人「建議少量飲酒」?WHO 數據顯示,1990 年至 2017 年間,全球成人人均消費量從 5.9L 增加到 6.5L ;飲酒人群占比從 45% 增加 47%。我國年平均飲酒量從 1952 年的 0.4L 純酒精,至 2005 年、2016 年分別達到 4.1L 和 7.2L。同時終身戒酒率則從 2005 年的 50.9% 下降到 2016 年的 42.1% (6) 。;;喝得太多,才是全球通病。很多人喜歡喝酒,酒精又有一定的成癮性,加上酒文化、社交需要等等社會經濟原因,都讓戒酒、限酒可謂是困難重重。在絕大多數人都太容易喝多了的情況下,從醫學的角度想要支持適量飲酒有益健康,就必須要承擔更大的舉證責任 (8) 。

上一條:與瑞金醫院聯動,打浦橋社衛“春夏秋冬”科普品牌上線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