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楊浦的濱水空間,如何為民“生成”暖心答卷?
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在楊浦濱江,能看到過去,能享受現在,也能遇見未來。厚重的“百年工業”文明始終與城市有機更新“十指相扣”,攜手讓公共空間最大程度惠及廣大市民;低碳綠色生態實踐,則探索著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各種可能性。

曾經機器轟鳴、“七一勛章”獲得者黃寶妹工作過的的國棉十七廠,現在是游人如織的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她帶著三只“毛孩子”融入“如織游人”,在寵物與時尚的大“碰撞”中流連忘返;楊浦濱江也是深受健身愛好者歡迎的“體育秀帶”——老年人“秀”出剛柔并濟的八卦太極拳,親子家庭則在騎行中“秀”出了青春與活力;把“灰色”的基礎設施變得更有溫度,促進城市活力和社區互動,是設計師不懈的追求。2023首屆楊浦國際設計節上,國內外頂級設計大咖們掀起頭腦風暴,“讓社區居民有獲得感,這樣有溫度的設計就是美的”……
楊浦濱江的清晨是多姿多彩的,有的人沿著江邊跑步,有的三五成群一起打球,還有的悠閑騎行,星星點點的空間擁有了“新的打開方式”,并且串珠成鏈,為城市、為市民“生成”真實、暖心的答卷。“還江于民、還岸于民、還景于民”,人民城市新實踐中,充滿希望和活力的楊浦濱江,正穩步邁向世界一流濱水岸線的新典范。
在寵物與時尚的大“碰撞”中,她和三只“毛孩子”流連忘返
日前,居民盧女士成為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如織游人”中的一員。繼上海時裝周之后,上海寵物時裝周在此拉開序幕。這次與盧女士同行的還有她的三只“毛孩子”:“它們玩得很開心,和其它小伙伴一起玩耍,在‘秀’開始前,已經自己跑上臺蹦跶過了。下次如果再有這樣的海選活動,我也會把它們帶來參加。”
作為寵物時尚產業鏈中具備高附加值的重要環節,本次寵物時裝周聚焦寵物消費,匯集了多個優質品牌,讓寵物與時尚來一次大“碰撞”。
與專業模特不同,小家伙們的走秀可謂“狀況百出”。有的走著走著遇到了小伙伴要去打招呼,有的則被觀眾的熱情吸引,“賴”在原地不肯離開,不得不被主人一把抱走,引發哄堂大笑。充滿歡聲笑語的秀場,不僅展示了寵物時尚新潮流,還向公眾傳達文明養寵理念。
隨著寵物數量和養寵人群的增長,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寵物消費市場。近年來,寵物用品的快速增長有目共睹,其中寵物服飾始終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盧女士表示,如今寵物的衣服質量好一點、有設計感的一般都不便宜,但如果做工精細,有品牌背書,她還是愿意花這個錢。“在寵物消費的支出方面,我平時在吃上花費最多,把狗狗當自家孩子,給它吃最新鮮、最健康的食物。”
本次活動還推出寵物時尚潮流生活展、寵物時尚服飾設計大賽、寵物時尚高峰論壇等板塊。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張欣介紹,本次活動共有近50家寵物品牌參展,除了貓糧狗糧、窩籠等寵物傳統行業,也吸引了不少新興行業的參與,如智能穿戴、寵物保險等。“相對整個市場來說,目前這些行業可能體量并不是特別大,但是相信未來會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這邊“秀”剛柔并濟,那頭“秀”青春活力,“體育秀帶”與全人群“適配”
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應有盡有,曾經的廢棄碼頭和老廠房經過改造,籃球場、門球場、排球場“拔地而起”……楊浦濱江不僅是大家爭相打卡的“生活秀帶”,也是深受健身愛好者歡迎的“體育秀帶”。
八卦太極拳,是根據太極拳以柔克剛的特點,結合八卦掌沿圓走轉特點而創編的一種傳統拳種。10月,120位太極拳老年愛好者在楊浦濱江舉行“八卦太極拳”展演,這是楊浦圍繞“體醫養融合促健康”開展的“敬老月”主題日活動。
2023年,區體育活動中心委托上海體育大學武術學院教授王震團隊,在楊浦各街道全面開展八卦太極拳精英培訓班及普及培訓班,共計培訓30課時,超過1000人次習練。目前,八卦太極拳項目正在積極申請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天,楊浦區中心醫院發布醫養結合新模式——“康樂醫養服務”項目。下一階段,楊浦將持續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強化老年健康服務,深化體醫養結合發展,同時優化多方協作模式,加快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積極服務老年群體的高品質生活。
在“體育秀帶”,老年人“秀”出了剛柔并濟的八卦太極拳,親子家庭則“秀”出了青春與活力。
日前,在東方漁人碼頭,一場炫酷的花式小輪車表演,拉開了“韻動楊浦·秀出來”濱江親子騎行活動的序幕。100組參賽者以騎行與步行相結合的方式,在祥泰木行、寧國路渡口等地打卡,領略浦江兩岸的濃濃秋色。
每個打卡點,都設置了一系列趣味十足的互動游戲,讓參賽者沉浸式體驗全民健身的同時,更深入地了解楊浦濱江的歷史以及轉型過程。游戲內容包括親子24點、滬語挑戰、知識問答、跳房子、布袋球、套圈等游戲,寓教于樂。打卡任務則需要參賽家庭拍攝楊浦濱江沿岸有歷史底蘊的風景、建筑,并上傳朋友圈。
“活動既鍛煉了小朋友的身體,在他的心中種下了熱愛戶外運動的種子,也讓他在完成挑戰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賽后,一位家長表示。
致力于讓城市公共空間更新成果惠及廣大市民,近年來,楊浦拿出“繡花功夫”,挖潛“金邊銀角”,在全市率先制定《區體育健身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計劃》,建設“口袋體育公園”,打造“10分鐘體育生活圈”,讓居民在家門口即可擁有觸手可及、舉步可就的健身設施與場地。
“讓社區居民有獲得感,這樣有溫度的設計就是美的”
來自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總院的鐘律是一名擁有藝術專業背景的工程師。在2023首屆楊浦國際設計節上,鐘律和來自國內外的設計同行,掀起了設計領域的頭腦風暴。
城市更新,無疑是當前的熱點話題。在鐘律看來,過去,基礎設施更多的是支撐城市運行的工程要素,如今,它們已經超越了功能性的角色。把“灰色”的基礎設施變得更有溫度,促進城市活力和社區互動,是設計師不懈的追求。“尤其是城市更新的設計者要直面問題,做到真命題、真方法、真落地、真實踐。”
有溫度,既體現在面對科技熱時的冷思考,也體現在設計為生活帶來的積極變化以及彰顯出的人文關懷。
“AI可以畫一萬幅梵高的畫,但AI本身不能成為梵高。”討論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裝飾》雜志主編方曉風用一個生動的比喻表達出了對于當前人工智能熱的冷靜思考。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在機器學習和大語言模型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甚至在某些領域已經超越了人類的能力。這是否意味著AI可以完全替代人類了呢?方曉風認為,AI本身并不能像人類一樣擁有真正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是AI的局限性,也是人類的價值所在。
那么在未來,充滿“科技感”的設計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原先500元一節的私教課,未來在技術的驅動下,可能只要9.9元一個月,用戶就能得到同樣的健身效果。”大不白多創始人蔣旻宸介紹了公司在健身領域的實踐。目前,行者App服務國內3000多萬騎行愛好者,平臺擁有近5億公里的騎行數據、2億條用戶上傳的運動數據。“我們為用戶創造的是一個虛擬運動場景,他可以在任何地點使用我們的軟件和硬件,在虛擬社區社交,這是過去十年前所未有的體驗,現在技術就到了這樣一個節點。”蔣旻宸表示,未來甚至可以把AI、AR、元宇宙等技術融入產品設計,運用新技術提供‘千人千面’的訓練計劃。在不遠的未來,數字人可以根據大量數據,讓用戶隨時隨地就能享受在健身房才能享受到的專業服務。”
基于快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如何培養未來的設計師?“未來,科技的同質化將會越來越嚴重,科技帶來的領先時間也會越來越短。”方曉風表示,這意味著掌握先進技術已經不再是競爭的關鍵。相反,如何運用技術來創造真正的價值,將成為未來的競爭焦點。設計師需要掌握駕馭技術的能力,同時也需要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判斷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在做上海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設計時,鐘律作為總工程師,負責的段落沒有地標,沒有城市客廳,大部分是居民區。于是,鐘律發起了一個以蘇州河為主題的詩歌征集活動,收到了全國各地投稿千余首,最終評選出一百首詩歌,并以公共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我認為城市更新的關注點在人民,如果能在設計中體現人文關懷,讓社區居民有獲得感,這樣有溫度的設計就是美的。用辯證的方法直面真實的生活,為城市生成一份真實的答卷。”
上一條:告別史上最熱霜降,立冬后一場秋雨一層寒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