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2025兩會探尋中醫魅力 ——浮針發明人、肌肉科首倡人符仲華 中醫創新之光
2025 年全國兩會,如一場聚焦民生與發展的智慧盛宴,再次成為全國人民矚目的焦點。在眾多熱點議題中,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發展,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吸引著無數關注的目光。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中醫藥振興發展的堅定支持,到代表委員們圍繞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展開的熱烈討論,每一個聲音都承載著推動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的熱切期望。
在這股強勁的中醫發展浪潮中,總有一些技術能讓人驚嘆不已,浮針療法便是其中之一。作為中醫領域的創新成果,憑借獨特的 “功夫”,在中醫界占據了一席之地。
而浮針療法的創立者,正是那位在中醫針灸領域深耕多年、不斷探索創新的符仲華,他被尊稱為 “浮針之父”。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執著,為古老的中醫針灸注入了新的活力,開辟出一片全新的治療天地。
在2025年兩會召開之際,讓我們共同探尋中醫的深邃魅力。帶著對浮針療法的好奇,深入了解它的創始人符仲華的故事。
學醫緣起:一場懵懂的選擇
符仲華出生在江蘇的農村,高考填報志愿時,父親一句 “家中要有個醫生,西醫手術要常面對淋漓鮮血,中醫治療干凈清爽”,便讓他懵懵懂懂地踏上了中醫之路。大學畢業后,真正獨立面對患者進行診斷治療時,他才驚覺自己所學遠遠不夠。在博大精深的中醫知識面前,他深感自己的渺小。于是,他毅然決定報考研究生,閉關苦讀三個月,從《內經》等中醫經典開始,一頭扎進歷代名家的著作中,最終成功考上,開啟了更深層次的中醫學習之路。
在90年代初,研究生還是稀罕物,國家給予補貼,畢業后也能直接安排工作。這讓符仲華沒有了后顧之憂,得以靜下心來深入研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哲學,為他日后的醫學研究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礎。研究生畢業后,他選擇進入軍隊院校,成為一名軍醫。
在軍醫大學教學的最初兩年,他沉浸在古代文獻和傳統文化的研究中,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他逐漸意識到,單純的文獻研究雖然重要,但對于實際的臨床治療和學術發展,作用不會十分明顯。于是,他及時調整方向,將工作重心轉移到臨床和教學上,也正是這一轉變,為浮針療法的誕生埋下了關鍵的伏筆。
浮針療法誕生:傳承與創新的結晶
在符仲華的醫學生涯中,有一個關鍵的轉折點,那便是浮針療法的誕生。1996 年,在第一軍醫大學執教的符仲華,遇到了一位被網球肘困擾許久的患者。此前,患者嘗試了各種常規針灸治療,卻始終效果不佳。這讓符仲華陷入了沉思,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嗎?
一次偶然的機會,符仲華在研究《黃帝內經》時,被其中的 “直針刺” 所吸引,“直針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氣之淺者也” ,這種淺刺的方法讓他眼前一亮。同時,現代針灸中的腕踝針也給了他很大的啟發,二者雖然相隔千年,但都采用皮下針刺的方式。他想,既然傳統的深部針刺效果不好,那為何不嘗試一下皮下淺刺呢?
于是,他大膽地在這位網球肘患者身上進行了皮下進針的嘗試。神奇的是,這一嘗試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患者的疼痛迅速得到了緩解。這一成功讓符仲華看到了新的希望,也開啟了他對浮針療法的深入研究。
在無數次的嘗試和失敗后,符仲華終于在 1996 年成功發明了浮針療法。這一療法以傳統針灸學為基礎,結合現代醫學的理念和技術,采用特制的浮針在皮下進行大面積掃散,通過松解緊張的肌肉、疏通血流,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與傳統針灸相比,浮針療法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首先,浮針淺刺,避免了傳統針灸的深刺風險,大大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在治療過程中,浮針僅刺入皮下淺筋膜層,不會對深部組織和器官造成損傷,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恐懼。
其次,浮針療法注重對患肌的治療,通過松解緊張的肌肉,恢復肌肉的正常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種治療方法針對性強,能夠快速有效地緩解疼痛和其他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再者,浮針療法強調激發人體的自愈能力,減少對手術和藥物的依賴。在治療過程中,浮針通過刺激皮下組織,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和神經系統功能,激發人體自身的修復和調節能力,使身體能夠自我恢復健康。
浮針療法的誕生,是符仲華多年來對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深入研究的結晶,也是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完美結合的典范。它既傳承了中醫針灸的基本理念,又在治療方法和針具上進行了大膽創新,為中醫治療疼痛類疾病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這一療法的出現,為眾多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也為中醫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療法推廣:著作出版,惠及四方
浮針療法的誕生,只是符仲華醫學創新之路的一個起點。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浮針療法,他決定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整理成書,出版發行。
2001 年,符仲華的第一本關于浮針療法的專著《浮針療法速治軟組織傷痛》正式出版。這本書詳細介紹了浮針療法的理論基礎、操作方法、臨床應用和典型病例,為浮針療法的推廣和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該書一經出版,便受到了廣大醫學工作者和患者的熱烈歡迎,迅速在全國范圍內傳播開來。
此后,符仲華又陸續出版了《浮針療法》《浮針療法治療疼痛手冊》《浮針醫學綱要》《浮針醫學臨床精粹》等多部著作。這些著作不斷更新和完善浮針療法的理論和技術體系,涵蓋了浮針療法的各個方面,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從操作技巧到病例分析,內容豐富,深入淺出,為浮針療法的推廣和普及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這些著作中,符仲華不僅詳細闡述了浮針療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和臨床應用,還分享了自己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和心得體會。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醫學知識講解得清晰明了,讓更多的人能夠理解和接受浮針療法。同時,他還通過大量的臨床病例,展示了浮針療法的顯著療效,讓人們親眼看到了浮針療法的神奇之處。
除了出版專著,符仲華還積極舉辦浮針療法培訓班,親自授課,向全國各地的醫學工作者傳授浮針療法的技術和經驗。他的培訓班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生、針灸師、康復治療師等專業人士,他們紛紛慕名而來,學習浮針療法,希望能夠將這一先進的治療技術帶回自己的工作崗位,為更多的患者服務。
隨著浮針療法的不斷推廣和應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和了解這一療法。浮針療法以其簡便、經濟、適用范圍廣、安全無痛等優勢,受到了廣大患者的青睞。它不僅為疼痛患者帶來了福音,還在一些內科疾病、婦科疾病、皮膚科疾病等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浮針療法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了中醫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
浮針療法優勢剖析
浮針療法之所以能在眾多治療方法中脫穎而出,贏得患者和醫者的青睞,是因為它具有諸多顯著的優勢。
從安全性來看,浮針療法在治療過程中僅在皮下疏松結締組織進行操作,不會深入刺激肌肉組織,大大降低了損傷重要神經、血管和臟器的風險。相比傳統針灸的深部針刺,浮針療法無需擔心因針刺過深或位置不準確而引發的意外,感染的風險也幾乎為零,讓患者在治療時更加安心。
在治療速度上,浮針療法堪稱 “速效神器”。許多患者在接受浮針治療后,疼痛等癥狀能迅速得到緩解,甚至在進針完畢后就能感受到明顯的效果。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被網球肘困擾的年輕人,經過一次浮針治療,疼痛就明顯減輕,這立竿見影的效果,讓患者能更快地擺脫病痛的折磨,恢復正常生活。
疼痛是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最擔心的問題之一,而浮針療法在這方面表現出色。它摒棄了傳統針刺帶來的酸、麻、脹、痛等強烈針感,整個治療過程幾乎無痛 。對于那些對疼痛較為敏感的患者來說,浮針療法無疑是一個絕佳的選擇,讓他們不再因害怕疼痛而對治療望而卻步。
操作便捷性也是浮針療法的一大亮點。它不需要復雜的設備和特殊的場地,醫生經過專業培訓后,就能熟練操作。而且,浮針療法的療程相對較短,多數疼痛患者不需要每天連續治療,操作過程也很短暫,留針期間患者還可以自由活動,無需長時間保持固定體位,這極大地節省了患者的時間和精力,提高了治療的依從性。
在醫療成本方面,浮針療法也具有明顯的優勢。不需要昂貴的設備和大量的藥物,治療成本相對較低,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對于一些經濟條件有限的患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福音,讓他們能夠以較低的費用獲得有效的治療 。
浮針療法還能與現代醫學技術緊密結合。通過現代影像學技術,醫生可以更精準地診斷病情,確定治療靶點,提高治療的準確性和效果。這種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讓浮針療法在現代醫療中煥發出新的活力,為更多患者帶來健康的希望 。
肌肉科誕生:醫學領域的全新曙光
在多年運用浮針行醫的過程中,符仲華教授發現浮針可以治療多種疾病,他將這些病癥進行歸納總結,驚奇地發現大多都與肌肉組織相關,對肌肉相關疾病的治療效果顯著,對神經纖維、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等造成的問題幾乎沒有效果。然而,在現代醫學體系中,肌肉的病理狀態卻常常被忽視。各大醫院科室設置細致周到,卻唯獨沒有專門的肌肉科 。
符仲華教授深知,肌肉在人體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參與身體的運動,還與呼吸、循環等多個系統密切相關。肌肉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人體的整體健康。肌肉的緊張或病變,可能會導致各種疼痛、功能障礙,甚至引發其他系統的疾病。比如,長期的肌肉緊張可能會壓迫神經,導致肢體麻木、疼痛;肌肉力量的下降,可能會影響關節的穩定性,引發關節疾病 。
基于浮針醫學的臨床實踐,符仲華教授提出了“肌肉學”的概念,并積極倡導建立肌肉學科。他認為,肌肉學是一門研究肌肉及其相關毗鄰組織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科學,包括肌肉生理學、肌肉生化學、肌肉病理學、肌肉治療學、肌肉康復學等內容。建立肌肉科,有助于為臨床醫學提供新視角,逐漸理順相關疾病的診斷,促進康復醫學的發展,推動中西醫結合,為大眾保健養生提供新思路,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省醫療費用 。
2023年7月28日,在符仲華教授的不懈努力下,全國第一個肌肉科在深圳市寶安中醫院成立,這一開創性的舉措,猶如一顆投入醫學領域的重磅炸彈,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為全國各地其他醫院肌肉科的成立創立了先河,也實現了肌肉科首倡人多年來的心愿。他的愿景讓廣大患者了解肌肉病,讓業界同行們能關注肌肉病,去研究肌肉疾病。
隨著首家肌肉科成立,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一年來全國各大醫院相繼成立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截至2025年1月,全國已經有18家醫院設立了肌肉科。包括:
深圳市寶安中醫院(2023年7月28日成立,全國首家);四川峨眉山中醫院(全國首家門診病房一體化肌肉科);河南安陽第三人民醫院;河北邯鄲中西醫結合醫院;南京市中醫院(江蘇省首家);山東聊城人民醫院(山東首家醫院);河北曲周縣中醫院(河北省首家);蚌埠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安徽首家);臨沂市中醫院(山東首家中醫院);中國科技大學醫院;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河北武安市中醫院(全國第十二家);四川達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全國第十八家)。
這些醫院分布在不同地區,涵蓋了綜合醫院、專科醫院以及中醫院等不同類型 。每一家新成立的肌肉科,都為當地的患者帶來了更便捷、更專業的肌肉疾病診療服務 。
在現代醫學中,肌肉科的成立具有重要意義。它填補了醫學領域在肌肉疾病診療方面的空白,為醫生提供了更專業的診療方向,也為患者提供了更精準、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肌肉科的發展,不僅有助于提高肌肉相關疾病的治療水平,還能促進醫學各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醫學的整體發展 。
肌肉科的診療范疇
肌肉科的診療范圍廣泛,主要可分為肌肉前病痛、肌肉本身病痛和肌肉后病痛三大類。肌肉前病痛是由其他疾病導致的肌肉病痛,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哮喘、痛風、帕金森病、面癱、肩關節周圍炎等。肌肉本身病痛包括頸椎病、網球肘、腰椎間盤突出癥、慢性膝關節痛、踝關節扭傷、頭痛、前列腺炎、漏尿、呃逆、失眠抑郁、慢性咳嗽、習慣性便秘等。肌肉后病痛則是肌肉緊張壓迫穿行其中或其旁的神經、血管等所導致的病痛,如頭昏眩暈、心慌胸悶、局部麻木、局部水腫、乳腺增生、冷癥、黃斑變性、糖尿病足、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性變化、富貴包、副乳等 。
走向世界的中醫之光
符仲華教授的浮針療法和肌肉科理念,在醫學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多次受邀到全國各地講學,舉辦浮針療法培訓班,將浮針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更多的醫生。
如今,浮針療法和肌肉科理念在國內的推廣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開始引入浮針療法,將其納入常規的治療手段。隨著浮針療法和肌肉科理念的推廣,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運用浮針療法治療患者,越來越多的患者從中受益。
而在國際上,浮針療法也逐漸嶄露頭角,成為中醫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它已經在歐洲、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推廣應用 。
浮針療法的國際化發展,不僅為國外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也讓世界看到了中醫的獨特魅力和價值。它以其顯著的療效、安全的操作和便捷的特點,贏得了國際醫學界的認可和贊譽,為中醫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醫,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承載著千年的智慧與傳承,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僅是一門醫學,更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而浮針療法和肌肉科理念,為醫學領域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強大的實力,照亮著中醫發展的道路。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一新興醫學領域在未來能夠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在更多的地方落地生根,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
上一條:2月車市銷量:誰在狂飆?誰在逆襲?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