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期“一老一小”要當心!
近期國內多地報告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引發關注。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監測顯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為主,此外還有鼻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

有專家表示,呼吸道疾病病例數激增,“免疫債”或是關鍵因素。對此,廣州市預防醫學會專家組組長王鳴表示,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種都是建立免疫應答的方式。他建議,“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積極接種相關疫苗,建立免疫屏障。
這一波呼吸道疾病非新的病原體
根據中國向世衛組織提供的資料,包括全國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概述、多病原體監測系統的信息,世衛組織確認,這一波呼吸道疾病流行背后主要是常見的冬季感染,而非新的病原體,亦非新冠突變株所致。
據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介紹,目前監測到的病原主要以流感病毒為主,并且不同年齡段人群,其病因也有差別:
1-4歲兒童,除了流感以外,還有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5-14歲人群,除了流感以外,支原體也占了一定的比例,還有引起普通感冒的腺病毒。15-59歲人群,除了流感病毒以外,也有鼻病毒、新冠病毒被分離出來。60歲以上的人群,人偏肺病毒也是引起普通流感癥狀的病毒。此外,普通的冠狀病毒在60歲以上人群當中占的比例也是比較大。當前的呼吸道傳染病,都是由常見的傳染病病原感染引起的,排除了新發傳染病之說。
專家推測“免疫債”是關鍵原因
最近,全球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志針對近期中國兒童中出現呼吸道感染專門發文,解釋了其病例數激增和病情相對更重的關鍵機制,排在第一位的是“免疫債”,認為這是關鍵原因。
王鳴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在正常情況下,人們會定期接觸各種病原體,這有助于人的免疫系統學習并建立對這些病原體的免疫記憶。這種免疫記憶可通過兩種方式形成: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種。但長時間的隔離和減少人際接觸可能會導致免疫系統失去與這些常見病原體作斗爭的機會,從而降低其應對感染的免疫應答。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免疫債并不意味著免疫系統變弱,而是指免疫系統對特定病原體的記憶減少;這可能使得人們在重新暴露于這些病原體時,出現更強烈的感染癥狀。
美國急診醫生和公衛專家Faust博士在解釋時則用了“免疫激活缺失”來表述:當兒童等群體幾年來從未接觸過大量季節性病原體,他們對病原體就會缺少免疫激活;而這些病原體本來會導致兒童每個季節患2-3次感冒,使人體免疫處于活躍狀態。
實際上,其他國家在放松疫情防控措施后的第一個冬季也出現了常見呼吸道疾病的反彈。例如2022年11月份,美國因流感住院的人數是自2010年以來同期最多的。澳大利亞則經歷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免疫債”。
疫苗接種成建立免疫屏障的最佳途徑
如何盡快建立免疫屏障?王鳴表示,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種都是建立免疫應答的方式。因此,他建議,“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積極接種相關疫苗,預防傳染病的發生。
據悉,國內的流感疫苗已有三價、四價等多個品種供大眾選擇。新冠疫苗包含XBB毒株的二代疫苗有成都威斯克重組三價新冠病毒三聚體蛋白疫苗和北京神州細胞公司的重組四價新冠病毒Beta/Omicron(BA.1/BQ.1.1/XBB.1)變異株S三聚體蛋白疫苗,也已經批準納入緊急使用,可用于近期重點人群接種。建議符合條件的人群盡快接種,以減小當前新冠病毒流行毒株感染的風險。
上一條:貴州白酒首家!國臺酒業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