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浦東生命科學產業服務生態圖譜首次發布,集中展示浦東全鏈條助力生命科學新質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戰略部署,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點任務,加快我國醫藥工業新型工業化進程,2024中國醫藥工業發展大會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近日在張江科學會堂開幕。
作為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由上海市浦東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上海市張江科學城建設管理辦公室支持,上海張江有限公司主辦,上海浦東生命科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市浦東新區生物產業行業協會承辦的張江協同聚力新質發展論壇今日在張江科學會堂舉行。
論壇以“跨越山海?向新而行”為主題,開展“共享開放·全球創新發布”和“創新策源·張江全球對話”,聚焦產業生態、新質生產力及全球布局推出創新發布,集結腦機接口、核藥、AI智藥、垂類大模型等前沿技術與新興賽道,匯聚海內外專家力量和創新資源,促進大中小企業間的深度融通與合作,搭建創新與產業無縫對接的橋梁,共建生命科學全球科創生態,推動生命科學新質生產力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吳金城,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駱大進出席并致辭。
論壇由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副區長吳強主持。
共享開放,張江全球創新發布
30年來,張江堅持創新引領、生態優先、人才為本、改革驅動、開放協同。作為生物醫藥創新引領核心區,張江已成為國內生物醫藥產業鏈條最完整、生態最優良、人才最集聚、創新最活躍的區域之一,創新成果加速上市,創新生態持續優化,孵化體系優化升級,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先行先試創新引領。

此次論壇,張江再次以全球視野,發布了一系列舉措和實踐。為更好地服務企業創新發展,發揮好浦東作為鏈接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的關鍵節點作用,上海浦東生命科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對浦東新區的生命科學產業服務生態體系進行了全面梳理,并在論壇上首次發布《浦東生命科學產業服務生態圖譜V1.0》。
該圖譜集合了基于服務鏈和空間鏈全生命周期的專業技術服務機構、企業和載體,并涵蓋細胞與基因治療、合成生物學、AI智藥等前沿新興賽道,目前已集合首批服務主體超過400家。圖譜呈現生命科學全產業鏈創新服務資源,支持實現供需之間“雙向奔赴”,持續做優和利用好產業生態。
圖譜以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發展階段為橫坐標,技術賦能、融合賦能、空間賦能三大要素為縱坐標,勾勒出浦東生命科學產業服務生態系統全貌。也標志著浦東在鏈接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創新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
在浦東新區人才工作局與浦東新區科技與經濟委員會的指導與支持下,論壇現場還隆重揭曉了“張江生命健康產業年度新銳人物/企業?2024”榜單。
安鈦克醫療、階梯醫療、昌進生物、誠益生物、益諾思、傅利葉、藍脈醫療、愷興生命、博睿康醫療、晶泰智藥等10家創新企業獲評年度新銳企業;徳睿智藥牛張明、英矽智能任峰、晶核生物余海華、甫康藥業沈孝坤、愛信智耀張清、心凱諾醫療趙振心、傲意信息倪華良、濤影醫療蔡宗遠等8人獲評年度新銳人物。
此次新銳評選活動,旨在精心遴選并表彰一批年度“新銳人物與企業”,以此高揚創新精神,彰顯創新實踐及成果,為行業樹立標桿,引領未來。
在市場表現上,晶泰智藥母公司晶泰科技今年6月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AI制藥第一股”;益諾思9月登陸科創板,實現今年醫藥科創板IPO“破零”紀錄。
在成果產出上,愷興生命CAR-T細胞療法澤沃基奧侖賽注射液、安鈦克醫療冷凍消融儀、球囊型冷凍消融導管,以及藍脈醫療靜脈支架系統均于今年在國內獲批上市。
新質生產力在張江,創新集結再出發
新質生產力是今年的行業熱詞。在本次論壇上,聚焦腦機接口、核藥、AI智藥、垂類大模型等前沿技術和新興賽道,多位嘉賓大咖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見。
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長聘教授、清華大學為先書院院長洪波分享了“微創植入腦機接口走向臨床應用”的主題演講。
晶核生物聯合創始人、CEO余海華帶來了“靶向核藥的創新駛入快車道”的主題演講。他指出,靶向核藥是近年來迅速發展的精準診斷及治療技術,診斷領域普遍使用PET/CT技術和偶聯技術的PET顯影劑,已被廣泛用于腫瘤、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等診斷及療效評估。治療領域利用靶向分子攜帶高能量放射性同位素可以選擇性殺傷和治療腫瘤,已是中晚期腫瘤治療的新熱點。目前,海外已有2款核藥產品上市,證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核藥正在快速成為重磅新型療法之一。國內利用自身的醫藥產業鏈和醫院臨床資源,正在快速跟進和超越,靶向核藥正進入創新發展“快車道”。
經過多年積淀,張江國產創新藥出海迎來了密集收獲的重要節點,張江生物醫藥企業正在不斷擴大全球布局和持續拓展全新市場。本次論壇上,在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生物醫藥智庫分析師楊嘯笛的主持下,君實生物執行董事李鑫、英諾偉投資總監兼總法律顧問胡晉煜、上海中醫藥大學藥學院院長張彤、JLABS上海負責人Sophie?Shen、璞悅中國城市創新副總裁周涵洋圍繞“跨越山海?向新而行-探討生命科學產業全球化布局”這一主題展開深度對話。
創新策源,在張江對話全球
作為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的雙重產業高地,張江科學城匯聚了大量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創新主體,AI智藥這一新興交叉技術也在張江厚積薄發。
2021年,張江AI新藥研發聯盟在“2021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首屆張江生命科學國際創新峰會”上正式揭牌成立,首批成員單位包括張江集團、美迪西、英矽智能、翰森制藥、晶泰科技、德睿智藥等。3年來,AI新藥聯盟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擁有成員單位35家,涵蓋了源頭創新科研院所、AI新藥研發企業、CXO服務企業以及AI互聯網企業等。
AI新藥聯盟首批成員單位英矽智能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ex?Zhavoronkov分享了“AI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實踐與探索”的主題報告。生成式AI正在深刻改變醫療領域,通過生成算法、知識圖譜、數據處理和模式識別,有望深度挖掘生物醫學潛力。現場,Alex?Zhavoronkov從生成式AI應用于生物醫藥的時間線出發,深入分析該領域全球發展現狀和競爭格局,分享了生成式AI用于新穎靶點是識別、藥物適應癥拓展、候選藥物發現領域的典型實踐案例,并展望生成式AI解決可持續發展、助力新能源開發、抗擊老齡化等廣泛生命科學挑戰領域的前景。
隨著ChatGPT刮起的“大模型熱”,各種垂類大模型不斷涌現。百圖生科在今年10月正式推出全球規模最大的生命科學基礎模型——xTrimo?V3。論壇現場,百圖生科公司總裁鄧永富帶來了“AI大模型在生命科學領域應用實踐”的主題報告。他介紹,經過四年多時間的投入和實踐,百圖生科構建了全球領先的生命科學基礎大模型xTrimo,并持續升級迭代,完成了全模態覆蓋,包括DNA、RNA、蛋白質、細胞、小分子、生物文本和生物視覺,總參數量2100億,核心技術做了全面升級。基于xTrimo基礎大模型,百圖生科已打造超過200個達到SOTA水平的任務模型,包括蛋白結構預測模型、親和力預測模型、熱穩定性預測模型等,可應用于生物醫藥、生物制造、醫療健康、科研教育等領域,并提供藥物發現、生物制造、計算平臺等行業解決方案。
聚焦“垂類大模型在大健康領域應用探索”這一主題,由醫藥魔方首席科學官楊旸主持,上海臨床創新轉化研究院總裁段琦,百圖生科公司總裁鄧永富,衍因科技創始人、CEO陳澤平,騰邁醫藥CEO何騎,以及費深醫療聯合創始人、CEO張鋒銘共同參與了環節對話。
創新生態體系,助力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30余年來,浦東張江不斷完善生物醫藥服務生態體系,已集聚超過2300家生物醫藥創新主體,從業人員超過9萬人,新型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超過500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2個,全球藥、械10強超過2/3、全國醫藥百強企業超過1/3在張江布局。
以羅氏、輝瑞、諾華等為代表的跨國公司,以和黃醫藥、君實生物、微創醫療等為代表的本土培育創新企業,以恒瑞醫藥、康方生物、百濟神州等為代表把研發中心集中布局在張江的創新藥企,以勃林格殷格翰、合全藥業、和元生物等為代表的CDMO服務外包企業,加速提升區域國際創新競爭力,產業“核爆點”蓄勢待發,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初具形態。
國產創新藥械方面,截止到目前,浦東共有22個1類新藥作為MAH持有人獲批上市,合作申報獲批上市39個,共有29個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在超過550個臨床在研1類新藥管線中,40%在海外開展臨床,逐步實現了“中國新”與“全球新”的同步,全球化布局持續拓展。
創新成果的持續涌現也離不開頂層設計。今年以來,隨著《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和《關于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的相繼出臺,浦東生物醫藥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浦東將繼續堅持賦能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基調,不斷拓展深化全產業鏈布局,并加強與各類服務機構和企業的聯系,持續擴大和做強浦東生命科學產業服務生態圈。
上一條:國家“體重管理年”項目在青海長江源村落地實施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