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處處可見“硬科技”中關村論壇樹立前沿產業風向標
無人駕駛擺渡巴士、人形機器人服務員、元宇宙數字足球體驗……一個個充滿科技含量的技術產品展現了全球科技的當下與未來。
4月25日-4月29日,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在北京舉辦。大會期間,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發布亮相,涉及人工智能、光芯片、腦機接口等前沿產業領域。圍繞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資本、市場三類要素,全球科技企業、高校院所、投資機構在中關村論壇期間開展了技術交易、投融資和戰略合作,“全球買、全球賣”的技術交易盛會熱鬧非凡。值得注意的是,技術產業繁榮與綠色安全發展同行成為與會專家共識。
發布重大科技成果
在中關村論壇園區,載滿乘客的無人駕駛巴士款款而行,它在規定的路線下實現自主避障、自主鳴笛、自主提醒,成為大會期間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在北京,我第一次乘上無人駕駛公交車。原來無人駕駛技術已經如此成熟!”一位外籍參展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我是‘小柒’,我的名字和中關村論壇有關。中關村論壇創辦于2007年,以‘創新與發展’為永久主題……”在服務區,大連蒂艾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人形機器人“小柒”正聲情并茂地向現場觀眾介紹自己和中關村論壇的淵源。
EX機器人聯合創始人李博陽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小柒”搭載了AIGC語義大模型,與人形機器人仿生學技術深度融合,即能做出像人一樣的細微表情,又具備“思考”和表達能力。
戴上VR眼鏡,一瞬間就能從北京海淀區的中關村論壇“穿越”到位于朝陽區的北京工人體育場;手持遙控手柄,點球大戰一觸即發……在工體元宇宙數字足球展區,記者在虛擬空間變身“數字守門員”,與國際頂級球星數字人進行足球對決。
中赫集團副總裁、工體元宇宙CEO葛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工體元宇宙數字足球項目是全球首個具備5G超級網絡和分離式渲染技術的元宇宙足球體驗互動設備,具備百兆下行速率和20毫秒時延的網絡環境。
中關村論壇開幕式上重磅發布的10項重大科技成果吸引全球目光。在光電信息領域,多項和“芯片”有關的成果得到集中展示。比如,國際首個全模擬光電智能計算芯片發布。這種芯片具有高速度、低功耗的特點,在智能視覺目標識別任務方面的算力是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000多倍,有望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有力引擎。
此外,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系列成果。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全球首個通用智能人“通通”,能夠主動巡視周圍環境,主動照鏡子構建自我模型,識別人類意圖并主動提供幫助。
據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松純介紹:“通通具備三四歲兒童的完備心智和價值體系,目前還在快速迭代中,未來將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端茶倒水、提供溫暖陪伴等。”
十項重大科技成果還包括轉角氮化硼光學晶體原創理論與材料、量子云算力集群、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完成總裝、第三代“香山”RISC-V開源高性能處理器核、農作物耐鹽堿機制解析及應用、“北腦二號”智能腦機系統、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涵蓋科技園區建設、芯片研發、人工智能、新材料、量子云算力、綠色能源等多個領域。
全球買、全球賣
在大會現場,圍繞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資本、市場三類要素,全球科技企業、高校院所、投資機構之間開展了技術交易、投融資、戰略合作三類簽約,“全球買、全球賣”的技術交易盛會“鳴鑼開市”。
高精尖產業領域“獨角獸”得到“耐心資本”助力。例如,在人工智能領域,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簽約投資北京智譜AI;在醫藥健康領域,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投資基金與華輝安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約;在高端裝備領域,北京中關村協同創新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與青島海之晨工業裝備有限公司也達成戰略合作。
作為中關村論壇永久舉辦地和中國科技創新沃土,北京市吸引了全球資本投資興業。“中關村科學城-馬來西亞MRANTI科創合作平臺”在本次大會正式揭牌,雙方將開啟園區建設、創新生態建設、科技企業孵化、新技術商業轉化以及科創產業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在“投資北京”簽約儀式上,共有23個重點項目完成簽約,簽約總額610.06億元人民幣,覆蓋智能算力、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生命醫藥等11大產業領域。最為亮眼的是,延慶區中關村領航科技園項目將建成以無人機產業為主導的綜合創新中心,北京市低空經濟發展加速起飛。
往年中關村論壇上的投資項目也漸成商業氣候。
葛頎表示,作為北京市的PPP項目,工體元宇宙2023年入駐中關村互聯網3.0產業園,目前整個項目投資建設已經基本完成,正在進入運營階段。
“新工體球場運營去年就開始了,我們上線的工體元宇宙直播系統在去年的阿根廷對澳大利亞國家足球隊的比賽中成功應用,全球共有超過2700多萬觀眾通過VR終端和手機VR客戶端收看元宇宙直播。我們還開設元宇宙社交和元宇宙官方數字人等多項元宇宙服務和應用,創新文體產業消費模式。”葛頎說。
聚焦安全綠色發展
隨著全球創新技術加快發展和應用,發展的可持續性引發專家關注。
硅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皮埃羅·斯加魯菲在開幕式上表示,硬件、數據、開源生態和人才四個因素正推動人工智能飛速發展,但如今人工智能在能源消耗、應用可靠性方面還有很大不足。“我們大腦的功耗只是20瓦,而生成式AI消耗了上百萬瓦的電能。AI幻覺導致GPT生成的結果不完全真實,那么用它來做疾病診斷,你能放心嗎?”
IBM Global調查報告顯示,全球94%的企業高管認為在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解決方案之前確保模型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
“人工智能必須裝上‘剎車’再上路。”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薛瀾在數據安全治理與發展論壇上表示,“剎車”指的是針對技術風險的治理體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過程中,需要防止一些濫用、誤用和惡用的行為。
“綜合體系的建設不僅需要國家層面加以治理,我們也特別鼓勵企業從自身內部加強機制建設,比如成立安全倫理委員會等等,來保證技術在企業內部應用過程中符合法理法規和應用原則。”薛瀾稱。
數據安全治理是發展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的重要途徑。華為戰略研究院數據產業發展首席專家喬維表示,華為可信實驗室從事包括數據保護加密算法在內的數據安全相關研究,也借鑒了歐洲的數據空間相關技術標準,將學術成果轉化為公司內部安全、數據安全保護和治理的相關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
上一條:跨越千里,蓉滬工業元宇宙迎來產業共振——成都城市機會清單活動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