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2024北京半馬來了!如何在盡興比賽的同時避免運動損傷?

在這春暖花開的4月,2024年北京半程馬拉松即將鳴槍開跑。和睦家今年再次受邀為賽事提供醫療保障,為萬千跑友的平安完賽全力護航。
馬拉松是一項考驗耐力與意志力的運動。由于運動時間長、能量消耗大,參賽選手很可能由于準備運動不足、技術動作不合理等原因,出現一些急慢性運動損傷。
這類損傷主要有哪些呢?北京和睦家醫院骨科及運動醫學醫生將在本文中帶來細致的講解,助力跑友們做足準備,應對有方!
一、常見的急性損傷
1.踝關節扭傷
俗稱“崴腳”,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運動損傷,可分為踝內翻扭傷、踝外翻扭傷和踝外旋扭傷。此外,還有很多種更專業的分型方法。
癥狀
受傷后踝關節局部疼痛、腫脹,更嚴重的無法負重行走。
處理措施
立即停止跑步,尋求幫助,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可以用彈力繃帶加壓,預防嚴重的踝關節腫脹,同時可以冰敷在腫脹部位,收縮血管,緩解腫痛;盡量將小腿和踝關節抬起至高于心臟水平,有助于促進靜脈回流,減少腫脹。
必要時可進一步就醫檢查,除外韌帶損傷或骨折。
2. 急性腰扭傷
運動時腰背兩側肌肉、筋膜、韌帶、關節囊、滑膜等軟組織以及小關節、腰骶關節出現的急性損傷,從而引起腰、骶部疼痛及功能障礙。
癥狀
傷后立即出現腰部疼痛,或者過幾小時,甚至第二天晨起后才感到疼痛明顯。
疼痛呈持續性、刀割樣或撕裂樣,活動后加重,休息后減輕但不消除。咳嗽用力時會使疼痛加重,腰部僵硬,活動受限,患者需雙手撐腰走路。部分急性腰扭傷患者有放射性疼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臀部和大腿。
處理措施
在比賽期間如果出現急性腰扭傷,需要立即停止跑步,選擇硬一些的床墊進行平躺,放松肌肉,也可以立刻佩戴上護腰支具,起到一定的固定保護作用。
離開賽場后,可以到專業的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如理療、針灸、按摩、推拿及藥物治療等。
3.骨折
長跑運動員容易發生應力性骨折,又稱為疲勞性骨折,通常發生在下肢。
當肌肉過度使用出現疲勞后,不再充分發揮“減震器”的作用,將運動產生的沖擊力傳導至骨骼,引起微小的骨裂或骨折。
癥狀
在沒有受到外部激烈碰撞時突然出現疼痛;單腳站立時出現疼痛;用手指壓痛處時出現明顯痛感等。
預防及處理措施
大多數的應力性骨折可以通過停止運動及保守治療的方法治療。保守治療的方法包括制動、免負重、體外沖擊波、戴支具或石膏固定等。
當應力性骨折出現移位或嚴重骨不連時,則需要手術治療。
為了預防應力性骨折,跑者需要加強下肢肌肉力量訓練,保持規律的運動。如果長期嚴重缺乏運動,起始前的熱身必不可少。
運動需循序漸進,當出現疼痛時應及時停止。如果特定部位反復出現疼痛,活動后明顯加重,請及時就醫。
二、常見的慢性損傷
1.跑步膝
又稱髕股骨綜合癥,隨著跑步量的不斷積累,髕骨過度使用造成的疼痛反應。
癥狀
髕骨周圍,即膝蓋正前方的骨頭附近疼痛,可能是單側或雙側疼痛。久坐、長時間運動后、上樓梯、跳躍和下蹲時疼痛往往會加劇。
預防及處理措施
加強股四頭肌、腘繩肌、小腿三頭肌的力量。
2.跟腱炎
跟腱炎是指連接小腿和腳后跟的跟腱出現炎癥,從而發生疼痛的現象,通常在突然增加跑量和強度時發生。
癥狀
包括小腿接近腳后跟處隱隱作痛、跟腱腫脹、踝關節背屈受限等。
預防及處理措施
加強腳踝的力量;訓練小腿三頭肌和脛骨前肌的力量。
跟腱炎發生后,如果置之不理,有可能會發生跟腱撕裂甚至斷裂的進一步損傷,只有通過手術才能修復。
3.髂脛束綜合癥
髂脛束位于膝蓋和大腿外側,是闊筋膜張肌、臀大肌、臀中肌及骨外側肌共同沿大腿向下形成的纖維束。走路或跑步時,它具有輔助膝關節屈伸及維持膝關節外側穩定性的作用。
癥狀
長期跑步和走路,膝蓋做重復的屈伸運動,會導致髂脛束與股骨摩擦,進而引起炎癥和損傷,導致膝蓋外部的疼痛,通常在屈膝時疼痛會加劇。
預防及處理措施
加強臀大肌、臀中肌的訓練,加強大腿外側肌群的拉伸;保持髖外展肌群和內收肌群合理的力量比例;保持股四頭肌的平衡。
4.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常見的足部慢性損傷,由于足底筋膜的過度使用,導致持續性微小撕裂和慢性損傷積累引起的退行性病變。
癥狀
足底中部和腳后跟疼痛。晨起第一步或長時間休息后重新行走的最初幾步,以及在長時間運動后癥狀會加重。
預防及處理措施
對足底肌群和小腿肌群進行拉伸和放松,加強足底肌群和小腿肌群的力量訓練;佩戴支具及進行物理治療等。
上一條:四川省什邡市:幫助殘疾人就近就便獲得康復服務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