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香港精神科醫生董家懿:治療注意缺陷有望逆轉人生
小朋友終日愛跑來跑去,學習不專注,情緒起伏大,有些父母或會認為,這只是性格問題而已。他們相信,我家的孩子只是天生頑皮好動,長大后便會改善。可是,父母往往會忽視,這些可能是患上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 ADHD),俗稱「多動癥」。
醫學數據顯示,大約每100名孩童,則有6人患有ADHD,男女比例約為2比1。若不及早接受治療,病徵有機會持續至成人階段,影響孩子的未來。

ADHD的三大癥狀
香港精神科專科醫生董家懿醫生表示,ADHD不單止是頑皮或性格問題這麼簡單,亦不會隨著孩子長大而慢慢好轉。事實上, ADHD乃是腦部發展問題,其癥狀會在多個場合出現,例如在學校或家中。一般ADHD患者有三大癥狀,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動及沖動行為。
注意力缺陷:
患者專注的時間十分短暫,很容易分心、課堂上經常發白日夢;他們的組織能力較弱,做試卷時或會一整頁遺漏及常常因大意而失分;抄家課冊常有錯漏;收拾書包也經常遺漏物品。
多動:
患者總是停不下來,平時收到學校的投訴較多;他們即使看電視也會跳來跳去,總是坐不定;課堂時,他們可能會騷擾鄰座的同學,說話不停,甚至擅自離開座位。
沖動:
患者容易和別人爭執;上課回答問題時,經常不舉手便沖口而出、喜歡插嘴;他們的情緒控制較弱,易發脾氣。

6成半患者長大后癥狀仍然持續
有研究指出,若沒有適當治療,6成半兒童,癥狀會持續至成年階段。董醫生續指,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治療,則視乎癥狀的嚴重程度以及他們有著多少個相關的癥狀。「如果患者的癥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社交,便有需要接受治療。」
配合全方位治療 提升專注力
董醫生解釋,目前的治療方法,分為藥物及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主要是行為治療和心理治療。我們會教導家長認識這個疾病,以有效的管教方法,幫助子女提升執行力和專注力。
至于藥物治療,包括中樞神經刺激劑和非中樞神經刺激劑,當中一線治療以中樞神經刺激劑為主,好處是藥效快、效果較為顯著。藥物治療有助改善ADHD的三大癥狀。服藥后,孩子明顯會變得專注,情緒穩定,可以靜心溫習。當他們的沖動行為及過度活躍程度得到改善,與人相處便更得心應手。在學業、行為及自信心各方面,也會有所提升。
「患者經治療后,通常做課業會更快、上課更專注,當他們學業問題得到改善,不用額外花更多時間上補習班,多了時間玩樂和休息,小朋友和家長都會更輕松。此外,當他們與人相處時減少沖動,心平氣和一些,不會經常被人標籤,也會多點朋友,他們心理發展亦有幫助。」
不過,不少家長對藥物治療,始終會有些戒心,擔心副作用會影響子女。董醫生解釋,服藥后,或有機會出現輕微的副作用,例如胃口欠佳、睡眠質素下降、頭痛或腸胃不適。不過,這些副作用,可以透過調節藥物的配方以及劑量處理,一般患者沒有太大適應問題。
延誤治療的后果強差人意
董醫生認為,若發現孩子有ADHD癥狀,不應延誤治療。若果兒童在成長階段中,已經養成太多壞習慣,其后再接受治療,效果也會強差人意。基本上,六歲以上的患者,已適合以藥物治療ADHD。如果延遲接受藥物治療,孩子的學習進度早已大大落后他人,要追上也很困難,他們會因此失去自信及發??的動力。再者,很多行為及社交的問題一旦出現,家長在管教上亦會面對很大障礙,兩代之間會出現很多磨擦,令關係破裂,日后再去修補也很困難。

如果拖延至成人階段,對他們人生各個層面,也會造成不少負面影響。外國不少研究亦指出,患有ADHD的兒童,若沒有得到適切的治療,成年后,會比普通人較容易出現情緒健康問題,例如抑鬱或者焦慮等。甚至犯罪、濫藥、醉駕及離婚出現的機率亦會比一般人高。此外,由于性格沖動,執行能力低,職場上不免亦會遭遇較多阻滯。而在管教下一代方面,也會處處碰壁。
真實個案分享
董醫生分享,曾經有一對孿生子前來求醫,他們的性格大不同,一個很文靜,另一個較為活躍。兩兄弟也很聰明,在智力測試中獲評為高智能。無奈他們患有ADHD,成績強差人意,常常遭老師投訴,令媽媽感到很苦惱。
經過治療,他們的癥狀也受到控制。中學畢業后,一個修讀物理,另一個入讀教育學院,教授體育,兩兄弟各有發展和成就。
董醫生呼吁,如大家發現子女患上ADHD,只要及早接受治療,對癥下藥,患者長大后,一樣可以有著精彩的人生。
上一條:中新健康專家:多發性骨髓瘤診療應多學科聯合“量身定制”最佳治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