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雪為何下得這般大水汽北抬突破極限到京加大雪量
截至昨天6時,北京出現中到大雪,其中城區及南部降雪明顯,雪量達到大雪等級。昨天早晨,暴雪藍色預警解除,但道路結冰黃色預警和寒潮藍色預警仍在生效中。
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琳娜介紹,這次降雪過程南北差異明顯,北部地區降雪比較小,城區及南部較大,普降大雪,積雪深度7至10厘米。從20日5時至21日6時,全市平均降雪量5.5毫米,城區平均7.2毫米,西南部6.4毫米,東南部6.9毫米,西北部3.5毫米,東北部2.5毫米;最大降雪在豐臺青塔站,降雪量達到9.8毫米。昨天清晨,全市性降雪過程基本結束。
氣象部門此前的預報中,這場降雪僅為零星小雪和小雪,為何實際降雪卻如此之大?
張琳娜解釋,此次降雪過程主要是受東移加強的高空槽及槽前偏南暖濕急流的共同影響,20日傍晚前后,由于偏南氣流快速北抬,導致北京地區水汽迅速增加,雪勢增強明顯;同時由于高空槽東移緩慢,降雪持續時間長,城區及南部地區降雪量大,積雪深度大。
記者了解到,降雪比預計中的大,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水汽問題。“原來并沒有考慮到水汽北抬的最北端位置可以突破極限到北京,但是高水汽含量的偏南氣流在北推過程中位置偏北明顯,使得北京南部地區水汽迅速增加,雪就明顯下大了。”張琳娜說,同時影響降雪的天氣系統移動緩慢,也使得降雪時間變長,增大了雪量。
一般從時間上來說,11月、2月及3月的北京比較容易出現大的降雪,這也是與氣溫和水汽有莫大的關系。“氣溫越低,空氣中可以承載的含水量其實越小,空氣中就沒那么多水,所以下不了太大的雪;反之,如果氣溫略微高一些,空氣中的含水量就大,雪就會下得更大。”張琳娜解釋。

上一條:途虎養車與DRiV德雷威強強聯合Champion冠軍全系列養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