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巨虧之后,還要付費?私募業績報酬計提方式再引爭議
私募業績報酬計提方式再引爭議。
近日,一位投資者在社交媒體公開了自己私募基金的交易信息,稱其購買的一只指數增強基金在贖回時不僅虧損20萬元,還要被計提約3萬元的業績報酬。記者采訪獲悉,之所以在投資人虧損背景下還收取業績報酬,源于產品合同中約定需按照產品實現的超額收益計提業績報酬。
如此計提業績報酬是否合理?私募的業績報酬計提是否存在優化空間?監管部門的態度或許能夠給出答案。
幻方被投資者“控訴”
近日,投資者在社交媒體發布的交易確認單信息顯示,其之前購買了幻方量化旗下的幻方300指數增強欣享3號私募基金,并于今年11月29日申請贖回基金份額107.42萬份。12月1日確認贖回時,該指增基金的單位凈值為0.7755元,對應的贖回款為80.28萬元。

相關信息還顯示,這只指增私募產品對標滬深300指數,業績報酬按照超額收益的25%比例計提。
據該投資者透露,其于兩年多前花費100萬元購買了該只產品,眼下贖回時已虧損20萬元,然而還要再被計提3.02萬元的業績報酬,因此頗為不滿。
監管對此已有回應指引
實際上,近年來有關私募基金業績報酬計提的爭議一直不斷,監管部門對此也曾有所動作。
今年5月,有投資者曾表示,其在2021年9月花費150萬元購買的某百億量化私募旗下的中證500指數增強私募基金,于今年4月底時已虧損接近10%,然而該量化私募卻告知其要提取業績報酬3萬多元。
對于該業績報酬計提方式,有業內人士指出:“采用超額計提方式的私募產品一般都是兩年之前發行的老產品,私募機構發行的產品都有明確的風險揭示,投資者購買前都會進行雙錄,簽訂合同表示認同該超額計提規則,超額計提的意義在于防止管理人搭行情便車,只對管理人的超額能力計價。”
據悉,上述私募基金合同約定按照跑贏中證500指數的超額收益提取業績報酬,投資者對此并無異議。但其表示,當基金實際處于虧損狀態時,私募機構急于提取超額業績報酬令其難以接受。
據渠道人士透露,早在2021年9月,監管部門便進行了窗口指導,要求量化私募基金產品必須在盈利情況下才能計提超額收益業績報酬。
2022年初,也有部分券商托管方收到監管的窗口指導,對私募基金產品的超額計提提出新要求,即后續私募管理人在客戶虧損的情況下,不能提取超額業績報酬,而且計提完成后客戶持有份額也不能為虧損狀態。
有量化私募管理人表示:“自去年監管出了窗口指導之后,新備案的產品都要按絕對收益來提取業績報酬,否則備案不會被通過,但是老的產品不會受影響。”
11月24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了《私募基金行業文化建設倡議書》,向全體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從業人員發出十個方面的倡議,其中便提到要堅守長期理念,計提業績報酬要堅持投資者利益優先,不急功近利,不短視浮躁。
私募積極優化計提標準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私募開始優化業績報酬提取方式。
近日,一家名為“徐星私募證券基金”的私募機構發布公告稱,經與托管機構、合規部門長時間溝通協調,公司將于近期完成徐星成長一號業績報酬計提方案變更工作。
具體來看,該私募基金的業績報酬計提時機由“產品分紅時、客戶贖回時或產品清盤時計提”,變更為“客戶贖回時或產品清盤時計提”;業績報酬計提方案由“產品收益部分的18%”,變更為“對標滬深300指數超額收益部分的20%”,并明確三個前提條件:一是產品必須是正收益,才能計提業績報酬;二是產品必須有超額收益,才能計提業績報酬;三是計提業績報酬后,客戶收益必須為正,否則不能計提。
此外,記者采訪磐松資產相關人士獲悉,目前該公司旗下指數增強策略產品免收業績報酬和申購費,多空對沖策略產品則免收管理費。滬上一位大型私募人士也透露:“公司已經對當前凈值低于1元的產品免除管理費,直至凈值回到1元以上后再收取。”
某私募研究員表示,短期來看,私募整體業績相對低迷背景下,優化費用計提方式有助于引導投資人長期持有。從中長期角度來看,私募管理人在不影響投研的前提下,適當讓利投資人,采用體現絕對收益理念的費用計提方式將是大勢所趨。
上一條:糖尿病患者,別讓眼睛蒙灰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