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南方網評:尊老敬老不只在重陽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節自古有登高遠眺、秋游觀景、佩戴茱萸等習俗。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頒布,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成為重陽節的兩大鮮明主題。

每到重陽節,各地都會開展尊老敬老活動。組織老年人開座談會、聯歡會,到敬老院里去走訪慰問,舉辦老年書畫展、攝影展,為老年人義務理發……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讓重陽節熱鬧起來,也傳遞著黨和國家對老年人的關愛,持續濃厚著尊老敬老的社會氛圍。
不過,尊老敬老不只在重陽,更在日常、在經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8億人。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如何讓老年人更好與新時代接軌,如何讓老年人不感到孤寂和無奈,如何“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既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道國家、社會和家庭的共答題。
讓老年人的生活多姿又多彩。“最美不過夕陽紅”,老年生活不應該是黯淡無光的,而應該是多姿多彩的。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解決干什么和去哪里干的問題。對社區進行適老化改造,讓老年人活動有場地;多舉辦一些針對性的培訓,培養老年人的興趣和愛好;在“文化養老”上下功夫,讓老年人沉浸在文化的魅力中……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更多選擇,單調就變成了豐富,單一色彩就變成了五彩斑斕。
用心用情幫助老年人跨鴻溝。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的應用無處不在,然而很多銀發一族對于數字技術望而卻步,不會用、不敢用,需要我們為他們搭橋。各個平臺推出適老版本,子女平時多手把手教一教,社會對于老年人用網多一份寬容,老年人就能更好地跨越數字鴻溝。在現實生活中,老年人需要跨越的不只是數字鴻溝,面對很多新生事物可能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這時候離不開全社會的幫助和寬容。
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將尊老敬老愛老落實在日常、在細節,既能讓老人擁有更幸福的晚年,也彰顯著這個時代的溫暖!
上一條:大額存款怎樣存最安全大額存款安全指南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