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中國團隊實現非接觸心臟活動監測
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陳彥教授團隊在非接觸心臟活動感知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預防與長期監測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
相關研究成果5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這一研究突破為毫米波雷達在心臟活動監測領域的應用奠定了重要基礎。據介紹,在使用過程中,被測者不需要佩戴電極也不需要去除衣物,以無感的方式完成長期持續的心臟活動監測,展現出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研究表明,許多早發心血管疾病可以通過及時診斷和治療來有效預防。因此,長期連續的心臟活動監測對疾病的早期發現至關重要。但現有心臟監測技術多為接觸式測量,由于對使用環境敏感等原因,難以實現長期連續的心臟活動監測。
近年來,毫米波雷達技術被應用于心臟活動監測,展現出非接觸、便捷和高精度的潛力。然而,由于呼吸幅度遠大于心跳幅度(亞毫米級),技術發展仍面臨“呼吸譜泄漏”這一重大挑戰,限制了心臟活動監測的精度。
對此,研究團隊通過系統性分析,首次發現并利用心臟機械活動諧波中的“拍頻效應”這一重要物理現象,成功克服了遠場條件下由呼吸運動引起的大數量級干擾,創新性地將心跳特征提取頻段從基頻轉移到高階諧波頻段,從而有效消除了呼吸諧波的干擾,顯著提升了監測精度。
在包括6222名參與者的大規模醫院場景和長達21個夜晚的日常生活場景中,系統取得了26.1毫秒和34.1毫秒的中位誤差,充分驗證了其醫學應用價值。
上一條:院企雙向奔赴浙江“科技副總”化身創新“加速器”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