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輔助生殖進醫保政策落地一年廣西醫保基金支出3.17億元
記者1日從廣西壯族自治區醫療保障局獲悉,廣西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政策實施一年來,廣西開展治療性輔助生殖醫療服務項目門診結算15.77萬人次,醫保基金支出3.17億元(人民幣,下同),平均報銷比例58.59%,極大減輕參保人員醫療費用負擔。
近年來,中國輔助生殖技術快速發展,在支持生育、提升人口數量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托起了更多不孕不育家庭“生育的希望”。
2023年11月1日,廣西將部分治療性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報銷比例分別為70%、50%,不設起付標準,相關項目報銷費用計入參保人員年度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參保人員符合治療條件的相關醫療服務項目可享受2次醫保報銷,基本覆蓋2個輔助生殖治療周期費用。
有關數據顯示,廣西有近270萬個家庭受到不孕不育的困擾,其中約有27萬至55萬對夫婦對輔助生殖技術有潛在的需求。2019年至2022年,廣西每年開展輔助生殖移植周期數分別為41269個、36296個、44853個、41747個。
廣西壯族自治區醫療保障局有關負責人稱,將治療性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報銷,輔助生殖技術實現醫保報銷“零的突破”,讓民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社會反響良好。未來,隨著育齡人群不斷變化與發展,民眾對于輔助生殖技術有一定的“長期”需求,因此,治療性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是一項長期、可持續的生育支持政策,將持續發揮積極作用促進生育率提高。
過去,廣西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由醫療機構自主定價,存在項目雜亂、價格紛繁不一、定價過高等問題,醫院也容易產生過度檢查、串換項目等不規范診療行為,而且輔助生殖屬于全自費項目,不少家庭因其價格昂貴望而卻步。
廣西壯族自治區醫療保障局經過充分調研、反復論證測算、多方聽取意見,于2023年8月31日印發《自治區醫保局關于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有關問題的通知》,率先對現行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行重新規范整合并制定了價格,共規范整合12個主項目及3個子項目,廢止原24個涉及輔助生殖的專科項目。規范后的輔助生殖項目及其價格一目了然,讓民眾對治療費用有了預期,接受治療的時候心里更踏實。
為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共同營造生育友好型社會氛圍,廣西醫保部門多措并舉完善和落實積極的生育支持措施。這些措施包括統一全區生育保險政策、將分娩鎮痛技術納入醫保報銷、實施“即申即享”措施優化生育保險經辦服務、落實新生兒落地即參保等。
上一條:常州實之又實全力應對暴雨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