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有了新規范
本報北京電為進一步規范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行為,近日,國家衛健委印發《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規范(2024年版)》。
非新生兒破傷風,一般發生在年齡超過28天的人群身上,因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通過皮膚或黏膜破口侵入人體,在厭氧環境中繁殖并產生外毒素,引起的以全身骨骼肌持續強直性收縮和陣發性痙攣為特征的急性、特異性、中毒性疾病,是一種極為嚴重的潛在致命性疾病。
規范指出,非新生兒破傷風的潛伏期多數為3至21天,可短至1天內,罕見病例潛伏期可在半年以上。感染部位越接近中樞神經系統,潛伏期相對越短;越遠離中樞神經系統(如手或足),潛伏期相對越長。非新生兒破傷風的臨床表現分為三種類型:全身型破傷風、局部型破傷風和頭部型破傷風。
破傷風是潛在嚴重疾病,每例疑似或確診患者均須嚴密觀察,建議嚴重程度為中型及以上的破傷風患者,在有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能力的重癥監護病房進行治療。
外傷后破傷風是非新生兒破傷風的主要類型。外傷后規范地預防破傷風是避免發病的有效手段,包括外傷傷口處置、破傷風風險分級、判斷患者的免疫功能狀態和使用破傷風免疫制劑。
此前,為規范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行為,國家衛健委印發《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規范》,對各地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質量和水平提升發揮了積極作用。
上一條:用好金融支持房地產政策打通房地產項目融資堵點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