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中新健康丨上海市級醫院創新再造就診服務流程提升民眾就醫便捷度和舒適度
記者13日獲悉,上海的市級醫院正努力再造就診服務流程以提升患者體驗。
據悉,自2020年起,上海的市級醫院結合自身實際開始探索創新患者體驗工作模式,有20家市級醫院先后設立患者體驗部。2023年以來,上海市級醫院重點圍繞醫療環境、醫療服務、就診流程、醫患關系和醫院治理5個關鍵環節持續發力,提升民眾就醫獲得感和幸福感。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各市級醫院通過升級“便民服務中心”、推進住院“一站式”服務、分時段預約診療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等舉措,不斷簡化就診全過程的服務流程;另一方面,積極運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探索建立科學合理、靈活高效的檢驗檢查和手術排程,縮短患者在醫院的滯留時間。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方面對記者介紹,該院聚焦“序貫醫療”新理念,在上海建成集成化創傷中心,將“首診負責制”提升為“首診治療制”,危重創傷患者的搶救平均處置時間縮短在1小時以內,搶救成功率達到99%。醫院通過實現醫療急救流程再造,最大限度減少醫療救治時空內的“中間環節”,打造最通暢的急救綠色通道。
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記者了解到,該院探索建立并完善“預住院”工作流程。在此流程之下,除空腹項目外,預住院患者所有醫學檢驗以及放射、超聲等大型檢查都能當日完成。結合危急值預警報告機制,醫院實現以病情為中心的便捷院前轉科,有效縮短患者在院等待時間。
如何讓診療服務變得連續且高效,避免患者在醫院各個科室間轉來轉去,是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感的重要抓手。記者了解到,各市級醫院在運用新技術、新理念創新服務模式上下功夫。
各大醫院各出妙招,比如,推廣日間醫療、加速康復外科、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MDT)建設;積極推進腫瘤綜合診治中心(COC)建設,覆蓋全疾病周期,打造以患者為中心、一門式綜合診療創新服務體系。
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記者了解到,該院打造的婦科腫瘤綜合診治中心服務體系,構建了應用結構化電子病歷和宮頸癌綜合診治標準操作流程(SOP),制定標準化數據集,將臨床路徑、多學科診療、臨床研究、個性隨訪等融入婦科腫瘤的診療,實現對宮頸癌患者的全周期一站式管理以及臨床研究的開展。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為臨床診療服務提供高質量輔助,大大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上海的市級醫院積極推動關鍵影像智能識別和院際檢驗檢查結果精準推送和互認;持續推進數據要素賦能衛生健康數字化轉型,促進數據上下聯動,提升預約轉診精準度等。
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將2024年設定為“服務流程精進年”,力爭打造“5A”級就醫服務。其中的一個“A”指的是先進理念(Advanced),即圍繞患者就醫全流程,打造智慧門診體驗區,構建智慧服務體系,讓數字化便捷就醫走進患者心中。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記者了解到,該院積極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和應用,打造便捷就醫典型業務場景,推出多項創新應用,實現救護車“上車即入院”、門診智能分診、數字孿生院內導航等。
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方面13日表示,今后,上海的市級醫院將持續整體提升醫療服務的便捷化、智慧化、數字化水平,推動形成流程更科學、模式更連續、服務更高效的醫療服務新模式。
上一條:搭建業內首個特別救助機制奇富科技為因病致貧用戶紓困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