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樊綱談產業轉型升級:鼓勵傳統產業內部兼并重組
北大匯豐商學院教授、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作主旨演講
如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今年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的重要議題之一。
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厚培產業發展優勢”第一分論壇現場,北大匯豐商學院教授、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就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邏輯與發展規律作主題演講。
他表示,未來推動傳統產業發展應關注如何應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并鼓勵傳統產業內部兼并重組,推動產業內部結構調整,提高集中度。
“傳統產業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基礎。每一個產業對中國都是重要的,都需要發展,都要在產業發展中創造收入,使我們的經濟發展得更好。”樊綱在會上列舉了一組數據,2022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17.36%,而其他的82.64%都是傳統產業。
談及如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時,樊綱建議,在鼓勵發展高新科技產業的同時,也要鼓勵傳統產業的發展,“不能讓企業家感覺‘沒有存在感’,只是在‘要GDP’的時候才想起他們”。
在他看來,傳統產業并不一定需要政府“補貼”,但是需要政府的重視和改革政策。同時,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大傳統產業內部兼并重組,是發展傳統產業的重要途徑。
樊綱認為,用互聯網、AI等新技術改造提升的傳統產業,提高效率、改善產品質量,原則上也是一種新質生產力。
“兼并重組”則是樊綱在會上反復強調的傳統產業發展一大途徑。他指出,“傳統產業的一個特點是,在長期發展中積累了大量的企業,激烈競爭,壓低利潤,難以創新。”在此背景下,通過兼并重組來調整產業結構,能夠使好的產業實現低成本擴張,提高產業競爭力,使比較差的企業能夠及時退出,實現鳳凰涅槃,得到更好的利用和發展。
在廣東傳統產業組成中,民營企業占據重要地位。據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底,廣東省登記在冊民營經濟主體總量已達1837.87萬戶,占經營主體總量的96.48%,同比增長5.34%。
“廣東的傳統產業很大部分就是由民營企業組成的,傳統產業的創新多數也都是民營企業的創新。”樊綱會后接受媒體群訪時表示,民營企業的優勢在于其具備靈活性,面對市場變化,能夠及時捕捉各種新的機遇,“民營企業本身就具備更強的抵抗周期性經濟波動的能力,在這種形勢下要更加重視民營企業發揮的作用。”
因此,他指出,“我們現在的制度正不斷改革,同時我們要思考如何擴大需求,如何使我們的經濟從需求側真正得到恢復。企業不是靠政府的資助在發展,而是靠市場的訂單在發展。只有企業能夠真正拓展到新的市場,才能夠真正得到發展。”
上一條:財報前瞻微軟、谷歌業績“報憂”,亞馬遜AMZN.US財報兇多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