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資本市場有望迎來大重組時代
本報評論員劉柯

12月10日,上海市政府辦公廳發布《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此前,雖然浙江、深圳等地先后有類似的并購重組政策出臺,但市場的反響似乎并不強烈。上海此次發布《行動方案》后,有實力機構認為,資本市場大重組時代即將到來。
11月27日,深圳市發布《深圳市推動并購重組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并公開征求意見,提出到2027年底,推動深圳境內外上市公司質量全面提升,總市值突破15萬億元;推動并購重組市場持續活躍,完成并購重組項目總數量突破100單,交易總價值突破300億元,形成一批優秀并購重組案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助力深圳打造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資本形成中心。明確提出鼓勵聚焦新質生產力的“硬科技”“三創四新”屬性,尤其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以及新賽道和未來產業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通過并購重組持續做大做強。
而上海此次提出的《行動方案》,從具體數據和行業前瞻來看也差不多。上海提出,力爭到2027年落地一批重點行業代表性并購案例,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上市公司,形成3000億元并購交易規模,激活總資產超2萬億元,集聚3到5家有較強行業影響力的專業并購基金管理人。
從并購的總體交易規模看,深圳提出的目標是300億元;上海提出的目標是3000億元,是深圳的10倍。
其中的差異,就在于上海集中了很多國有優質資產,特別是制造業。有觀點認為,半個中國的優質國有資產都在上海,都在長三角。因此,最近幾個交易日,上海本地國企概念股表現持續活躍,上海物貿、第一醫藥(600833)、市北高新(600604)、開開實業(600272)、金楓酒業(600616)、上海九百(600838)、上實發展(600748)、上海鳳凰(600679)等紛紛大漲。這些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基本屬于上海國資體系。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上海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到29.07萬億元,(緊轉6版)
上一條:《時代周刊》選中的2024年度最佳戶外品牌——北面如何持續優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