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北交所宣布設立三周年漸成中小企業成長沃土
市場規模融資能力實現跨越發展
北交所宣布設立三周年
漸成中小企業成長沃土
三年前的9月2日,北京證券交易所宣布設立。
三年來,北交所改革創新蹄疾步穩。錨定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目標,堅持把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作為重點,北交所不僅在市場規模與融資能力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更在推動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優化資源配置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
“北交所的設立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資本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使那些在傳統金融體系中難以獲得貸款的小企業能夠通過股票市場獲得資金。”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中關村國睿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會會長程鳳朝看來,這不僅有助于企業的擴展和創新,也有助于推動整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此外,上市公司在市場上透明運作的要求,也促使中小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完善公司治理,這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漸成中小企業成長沃土
三年來,北交所尊重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規律和成長階段,持續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準性,上市公司成色不斷優化。截至目前,北交所已有上市公司251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九成,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占比近八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過半,10家公司或其主營產品被評為制造業“單項冠軍”,16家公司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等國家級獎項。
2024年上半年,251家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84.96億元,平均3.13億元,超六成公司營業收入增長,14家公司營收增幅超50%,四成公司歸母凈利潤實現增長,30家增幅超50%。積極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連續三年實現增長的研發投入成為公司業績增長引擎。僅2024年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研發費用達到37.30億元,同比增長2.47%,超六成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扣除以標準四上市的未盈利公司后,公司平均研發強度7.4%,46家公司研發強度超10%。
三年來,北交所接續融資發展的平臺功能不斷強化。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數量已突破700萬戶,吸引了私募、公募、社保、保險等各類資金積極參與,聚集了一批專注于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投資者群體。北交所、新三板的融資制度安排,也形成了小額、靈活、快速的接續融資機制,能夠助力創新型中小企業取得長足發展。截至目前,北交所累計公開發行股票融資530億元,平均每家企業獲得融資2.06億元。
克萊特董事長盛軍嶺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她深刻感受到公司在北交所上市后資本結構得到明顯改善,為公司的持續發展獲得穩定長期的融資渠道,并借此形成良性的資金循環。同時促使公司與投資、證券、保險、基金等多種機構深度良性互動,各類機構深入發掘上市公司內在價值,同時使公司發展進一步提質增效。
如今,年輕的北交所已經跑出了一批以貝特瑞為代表的市占率全球第一的企業,也跑出了一批以民士達、辰光醫療為代表的解決了“卡脖子”關鍵技術難題的企業。曙光數創是國內唯一實現浸沒相變液冷技術和大規模部署案例的供應商;錦波生物的“一種預防和控制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生物制劑的制備方法”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高端無線通信測試儀器服務商創遠信科連續3年研發強度超20%,聚焦于5G/6G和毫米波研發,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深化改革激發市場新活力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北交所持續深化改革,以一系列創新舉措激發市場新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著眼推動形成良好市場生態和向好發展趨勢。北交所著力改善上市公司結構,完善上市審核業務指引,規范法律類、財務類和程序類問題,從而使相關規定在不增加企業負擔的前提下,更加契合中小企業特點;豐富市場功能,以承接企業債為契機推出信用債業務,進一步完善股債協同發展的市場格局;持續推進做市商擴容工作,做市商隊伍將進一步擴大;探索普惠金融生態,優化證券公司分類評價北交所業務專項加分安排,推動地方政府設立專項基金參與北交所市場建設,形成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合力。
全力推進北交所“深改19條”落地實施。北交所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場辨識度,在2023年底宣布啟用920代碼號段,并在新增上市公司中率先實施。以萬達軸承為代表的多家企業成功獲得了全新的證券代碼。市場普遍認為,獨立代碼號段的啟用將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北交所,推動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升。
服務專精特新企業成長的路徑進一步暢通。北交所堅持與新三板協同發展,通過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型對接和上市公司轉板機制,匹配了不同發展階段中小企業的需要,完善了資本市場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前期已有近80家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等企業使用綠色通道、公示審核等便利機制到新三板掛牌。北交所也有3家企業成功轉板至科創板、創業板,目前還有企業正在籌備轉板事宜。
在中小企業和投資者之間搭建更加緊密的溝通橋梁。最近一年以來,北交所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開門服務、直達服務、精準服務”的“三服務”活動,聯合各地金融局、證監局等單位,通過集中培訓、企業座談、一對一走訪等形式,深入一線、直達基層,幫助企業解決成長發展中的難題。同時,北交所還積極建設投資者服務e站,提供投教產品和活動,暢通投資者訴求表達渠道。
“北交所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為創新企業提供了寶貴的融資平臺。我們公司也有幸在北交所的支持下,成為首家依照北交所第四套標準上市的創新型未盈利企業,這不僅是對我們創新能力的認可,也是對我們未來發展的有力推動。”康樂衛士副董事長、首席運營官郝春利對記者談到,近日,公司收到了中國證監會出具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成為首家沖刺“北+H”的企業。這不僅是對公司國際化戰略的重要認可,也彰顯了北交所在推動企業走向國際資本市場方面的重要作用。
市場發展仍需久久為功
富國基金有關負責人認為,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北交所提供了明確的政策導向,北交所的市場定位和服務方向與國家政策高度契合。未來北交所的優勢將進一步體現,被低估的板塊估值或將逐步修復,吸引各類資金參與到北交所的投資中來。
市場發展具有長期性、系統性和艱巨性,交易所吸引力的提升、良性市場生態的形成等都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保持定力,也離不開市場參與各方的共同努力。
東吳證券有關負責人表示,形成新質生產力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持,北交所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重要資本市場平臺,在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東吳證券將進一步發揮集團化協同優勢,圍繞服務企業上市、服務上市企業主線,努力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重點服務具有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在北交所上市發展。
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投資銀行管理委員會主任馬堯也談到,中信證券也將繼續把北交所業務作為公司層面的重要戰略方向,不斷增強行業理解能力、價值發現能力、盡職調查能力及資產定價能力,圍繞國家政策導向聚焦新質生產力企業,積極推動優質企業啟動北交所上市;將繼續提升北交所做市參與度,擴大做市規模,完善北交所做市報價策略。中信證券將通過多業務聯動為成長型創新型企業提供高質量的綜合金融服務,并將持續深度參與北交所市場建設,助力北交所建設特色鮮明、功能完備、生態優良的市場體系。
上一條:TonyHemmelgarn: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促西門子的工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