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鄉村行·看振興靠黃芪致富揚名的中國旗縣
題:靠黃芪致富揚名的中國旗縣
78歲的李志全在老伴及親戚朋友的幫助下,今年又種了10畝黃芪,“不出所料,能收入1.5萬元”。
“與早年種植黃芪不同,現在一切都是機械化操作,幾乎不費什么力就能掙錢。”李志全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固陽縣金山鎮人,9月1日上午,他告訴記者,“現在固陽縣深加工企業增多了,種黃芪不愁沒人收購。”
讓他自豪的是,現在不僅他和眾多老鄉靠黃芪致富,整個固陽縣也因黃芪知名度大增。幾年前,當地在打出北緯“41°固陽獻”區域公用品牌后,如今還收獲了“中國固陽·正北黃芪之鄉”的榮譽稱號。
擁有知名度的同時,當地官方也制定了新發展目標。9月1日,在2024中國固陽·正北黃芪產業發展峰會暨君康芪業產品發布會上,固陽縣委書記姚俊杰表示,“我們將發揮固陽黃芪品質優勢和品牌效應,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力爭再通過兩年的努力,全縣黃芪產值達到20億元。”
李志全介紹,家鄉人靠黃芪致富是近幾年的事。“20年前,我們也種黃芪,但收入低,如果沒人收購,挖好的黃芪只能燒火用。”
固陽縣現有1700畝野生黃芪種植基地、1540畝仿野生種植基地、7個千畝有機綠色標準化種植區和一個500畝種苗培育基地,黃芪種植面積達到全國種植面積的五分之一。
因當地黃芪知名度大增而自信滿滿的李興華,是固陽縣農牧業產業園區服務中心副主任。他表示,截至目前,該縣已引進27家黃芪深加工企業,“很多外地企業都是慕名而來,大家都覺得固陽縣的黃芪市場潛力巨大。”
在《本草綱目》中,黃芪被列為藥中上品,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還寫下了“黃芪煮粥薦春盤”的千古名句。
2023年,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公告,將黨參、肉蓯蓉、鐵皮石斛、西洋參等9種物質納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固陽黃芪順勢列入“藥食同源”目錄。外界認為,這是固陽縣黃芪吸引商家爭相投資的原因之一。
此前,中國制藥龍頭揚子江藥業集團同固陽縣簽訂了發展有機黃芪的戰略協議。在姚俊杰看來,這標志著雙方由局部合作駛入全面合作的快車道。
記者從固陽縣政府獲悉,該縣目前還建成占地1200畝的黃芪產業園,開發出黃芪藥品、酒品、化妝品、食品、茶品、保健品、香品7個系列百余種單品,該縣黃芪產值今年有望突破10億元。
內蒙古“農推官”劉少龍建言,在穩定國內市場的前提下,固陽縣官方可以借助共建“一帶一路”契機,盡快打開國際市場,讓更多人都能知曉北緯“41°固陽獻”這個區域公用品牌。
上一條:參展企業更多展覽模式更新穎展示內容更前沿——2024數博會專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