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孩子發燒退熱后體溫很快又升高,上海專家詳解腺病毒感染
七月初,5歲女孩盈盈突然高熱伴畏寒寒戰,高燒40°C,在家服了退燒藥后,體溫退到38°C左右。但過了半天,又復升到40°C。就這樣,2天內反復高燒,同時伴有咽痛,還出現了眼睛腫脹發紅癥狀,家長無奈帶孩子去醫院就診,一查是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感染究竟是什么?它和一般的感冒有何區別?得過腺病毒,以后還會感染嗎?
“腺病毒是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之一,一年四季都可散發,最近尤其是7月以來,有集中流行的趨勢。我們發現,7月起臨床上腺病毒感染的患兒病例較此前明顯增長。”7月25日晚,上海市兒童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蔣鯤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2歲以下兒童容易進展為重癥?
蔣鯤介紹,腺病毒是一種無包膜的DNA病毒,腺病毒感染有高發季節,南方地區多為春、夏季,北方地區多為冬、春季。
“往年這個季節,上海腺病毒感染也會相對較多,而新冠疫情后,隨著檢測技術的提升,腺病毒陽性檢出率相對變多了,尤其是抗原檢測技術不斷完善、咽拭子核酸檢測技術的普及,導致臨床查出腺病毒的患兒比例上升了。”蔣鯤指出,腺病毒作為一種經呼吸道飛沫傳播的病毒,易感人群為6個月到5歲之間的患兒群體,大部分感染人群癥狀為高熱、咳嗽、流鼻涕等。其中,2歲以下兒童容易進展為重癥病例,“從目前我們接診的情況來看,大多患兒為輕癥,發燒1-3天就會燒退了。與去年同期相比,肺炎支原體感染病例數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今年上半年流行過的百日咳病例,現在也大大降低。”
蔣鯤稱,腺病毒感染可引起多系統癥狀,以呼吸道感染癥狀為主。剛感染腺病毒時,兒童無顯著癥狀,一般在感染2~14天后出現癥狀。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現為急起高熱,最高體溫常超過40℃,退熱后體溫很快又升高,抗生素治療無效。輕癥患兒一般7-11天體溫正常,重癥患兒可持續2-4周。
為何2歲以下兒童容易引起重癥?蔣鯤解釋稱,2歲以下的孩子,免疫系統發育還不完善,抵抗力差,容易進展重癥腺病毒肺炎。重癥腺病毒肺炎發熱時間長、臨床表現中易發生多系統并發癥、病死率高、后遺癥多。
蔣鯤表示,近期遇到過一名4歲男孩水上樂園游玩后,發燒達到40°C,家長帶來看診,“男孩明顯感覺到身體不舒服,沒有精神,服用退燒藥后體溫也降不下來,一開始家里人以為是流感,去了當地醫院查并沒有感染流感,于是第二天又跑來我們醫院,一查抗原,即顯示腺病毒抗原陽性,但白細胞是正常值的三倍多,我們立即將其收治入院。起初住院第一天,拍片顯示肺部病變并不嚴重,但2-3天后肺部病變加重同時伴有喘息、氣促、呼吸費力,經過一系列的抗感染、抗炎、支持等綜合治療等,入院第5天男孩終于燒退了,呼吸困難好轉,好在送來及時。”
上海市兒童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蔣鯤為一名患兒做氣管鏡檢查。受訪者 供圖
目前沒有特效藥,只能對癥治療
“對于腺病毒感染來說,目前沒有什么特效藥,我們也只能對癥治療,輕癥患兒給一些感冒、清熱解毒的藥物,高熱患兒可予以布洛芬等口服藥退熱,咳嗽可給予化痰藥物;如果出現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就給予蒙脫石散等藥物進行治療。對一些重癥患兒,可能會使用激素、丙種球蛋白等減少過強的炎性反應,合并細菌感染會使用相應抗生素治療等。”蔣鯤說。
“我們最擔心的就是,低年齡段的孩子腺病毒感染后病情進展迅速、很快進展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甚至擔心可能會發生的膿毒癥或同時繼發嚴重細菌感染,所以臨床上會特別關注一些預警指標,如外周血指標,對于白細胞計數顯著增高的患者要警惕重癥的發生。”蔣鯤坦言,從臨床來看,對于輕型腺病毒感染病例或感染初期,白細胞大多表現下降或正常, “作為自限性的病毒,腺病毒的特殊之處是血常規白細胞可正常、升高或下降,C反應蛋白可正常或升高。但部分重癥病例卻表現為血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和C反應蛋白明顯增高,常常被誤認為細菌感染,但抗生素治療無效。”
蔣鯤也提到,國內目前還沒有針對腺病毒的疫苗,因此預防顯得尤為關鍵。“預防方式與此前新冠病毒等呼吸道傳染性病毒是一樣的,在人員密集區或接觸有呼吸道感染癥狀者時,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同時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接觸可能被污染的物體表面、清理患者嘔吐物或排泄物、公共泳池玩耍后要及時清洗,避免揉眼和口鼻。另外,要增強自身免疫力,保證營養均衡、充足睡眠、適當運動。”
此外,蔣鯤還表示,夏季在大眾泳池游泳也要注意?,“大多數游泳池的濕度和溫度較適合細菌繁殖和病毒傳播,這也是腺病毒的重要傳播途徑之一,因此平時增強抵抗力,避免感染病毒感染很重要。”
上一條:2024全球電競大會上海舉行多方攜手共建開放、共贏產業生態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