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深圳碳市場累計交易額突破23億元1-4月綠電交易電量、交易用戶數全省居首
自2013年6月18日開市以來,深圳碳市場累計成交量超過1億噸、成交額突破23億元,以3.5%的配額規模實現了全國試點碳市場12.6%的交易量和11.2%的交易額占比,5月30日召開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深圳‘碳’索”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一組最新數據。
去年9月,《深圳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印發實施。其中明確,到2025年深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較2020年下降14.5%,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省下達指標;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目標。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深圳正積極推動能源供給側綠色低碳轉型、能源消費側節能降碳。2023年,深圳綠電直接交易電量達5.9億千瓦時,占廣東省綠電直接交易電量23.4%,環境溢價金額達1600萬元,居全省最高。
今年1-4月,深圳市綠電交易電量和交易用戶數均居全省首位,綠電交易電量3.80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增長2.2倍,約占廣東省綠電交易電量24%;綠電交易用戶數達67家,較去年同期增長131%。
碳市場十年交易額破23億元
時間倒回2011年,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及深圳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13年-2014年,7個省市的碳交易市場相繼開市,拉開了我國碳交易從無到有的序幕。
其中,深圳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于2013年6月18日開市運營,成為全球發展中國家首個啟動的碳市場。
據深圳市發改委主任郭子平介紹,深圳碳市場運營十年來,交易規范、市場活躍,累計成交量超過1億噸、成交額突破23億元,以3.5%的配額規模實現了全國試點碳市場12.6%的交易量和11.2%的交易額占比,碳市場年均流動率連續多年在全國列為首位。制造業企業在納入深圳碳市場的十個履約年度中,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48%。
郭子平提到,深圳近年來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推廣應用,并網容量已達44萬千瓦,還推動紅海灣2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登陸深圳、加快推進藏東南清潔電送深工程,2023年底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78.7%,居國內領先水平。
加快推動能源供給側綠色低碳轉型的同時,深圳聚焦交通運輸、工業生產、建筑運行等消耗能源和產生碳排放的主要環節,全面推進能源消費側節能降碳。
如在交通領域,深圳是全國首批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2017年在全球率先實現公交車100%純電動化,2018年、2020年陸續實現巡游出租車、網約車純電動化。截至去年底,深圳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97.1萬輛。
工業領域,深圳持續實施工業能效診斷與節能技術改造,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28家。郭子平舉例道,富聯富桂“綠色工廠”開展系列節能技術改造,改造后碳排放總量比2022年改造前下降69.4%。今年,深圳將全面開展100個園區綠色低碳化改造。
建筑領域,深圳在全國率先實施最嚴格的建筑節能“一票否決”制,上線全國首個建筑領域碳排放監測與管理系統,2021年以來已實施三批次共32個近零碳排放建筑試點項目。
5月7日,深圳市發改委、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聯合印發《深圳市綠色低碳產業指導目錄》。
郭子平介紹道,作為引導性的產業目錄,《指導目錄》在國家目錄基礎上進行深化、細化,并結合深圳綠色低碳產業各領域發展階段、技術水平和市場模式等特征作了本地化調整。
一方面,《指導目錄》全面對接深圳“20+8”產業集群體系,重點突出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三大產業集群,做了更多引導與細分;另一方面,當一個行業發展規模足夠大,行業類別、企業類別將更加多元,《指導目錄》因此做了細化,融入車網互動、虛擬電廠、固態電池、建筑光儲直柔系統等新興技術與業態,讓政府、金融機構、社會組織更好了解企業的精準定位。
1-4月深圳綠電交易電量全省居首
去年11月,深圳市綠電綠證服務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由深圳市發改委授權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成立運作。
發布會上,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宏介紹了中心運營的最新情況。
在綠電綠證交易撮合方面,2023年深圳綠電直接交易電量達5.9億千瓦時,交易金額居廣東省最高。今年1-4月,深圳市綠電交易電量和交易用戶數均居全省最高,綠電交易電量3.80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增長2.2倍,約占廣東省綠電交易電量24%;綠電交易用戶數達67家,較去年同期增長131%。
5月27日,深圳市首個大型綠電綠證現場撮合會舉辦,大灣區超百家企業參會,現場21家企業簽訂《綠電綠證意向合作協議》,累計促成23.5萬張綠證交易,45家企業已經達成購買意向。
謝宏提到,中心已聯合廣州電力交易中心,率先在全國推出“基于電費結算的綠證交易模式”,可為企業提供更靈活、便捷的綠證費用結算方式,幫助企業降低人力和時間成本,最終實現“一張賬單算清綠色用能”。
深圳還著力打造電碳管理服務平臺,為企業和居民提供碳管理服務和數據支撐。2022年,全國首個居民低碳用電“碳普惠”應用上線,目前已有80.7萬戶家庭開通碳賬戶;2023年,“深i企”平臺上線“電碳查”功能,幫助企業一鍵快速查看碳排放總體情況、碳排放構成、電碳排放、碳排強度對標等相關指標。
謝宏介紹道,今年將上線深圳市“綠電易”平臺,為大灣區企業提供信息最優、產品最多、價格更優、服務更優的“兩最+兩優”綠電綠證消費服務平臺,滿足各種類型出口企業對綠電綠證的需求。
在綠電相關標準制定方面,謝宏透露,《綠色電力消費全量計算與核定規則》地方標準編寫工作已正式啟動,將為企業核算自身綠色用能提供參考。
上一條:《從能耗大戶到低碳先鋒——智能互聯照明賦能建筑節能降碳》白皮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