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全球經濟治理:中國與世界”2024研討會在深圳召開
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主辦的百川論壇——“全球經濟治理:中國與世界2024研討會”27日至28日在深圳舉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等國內外高校,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等研究機構的近30位專家、學者,在論壇上分享其對新形勢下全球治理和區域經濟政策的真知灼見。
“沒有人會懷疑,國內經濟形勢和國際經濟形勢是交織在一起的。問題在于,當國內和國際經濟失衡的時候,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毕愀壑形拇髮W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在開幕致辭中指出,對這個問題中國和西方的理解不同——中國認為,世界經濟是由各國經濟體所組成的總和,世界經濟的失衡也是各個國家內部經濟失衡的結果。因此要解決世界經濟失衡的問題,首要是解決各個國家內部的失衡問題;而西方則認為,一系列國家內部問題只有在理順世界經濟問題后才能得到解決。外部問題不解決,內部問題就不可能解決。
鄭永年指出,霸權穩定論告訴我們,無論是要解釋全球經濟的現狀還是要預測其未來,人們必須回到通常所說的“全球經濟”的起點。盡管資本是全球化的主要動力,但全球經濟治理的核心就是國家間的經濟關系。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認為,在沒有世界政府的情況下,國際社會無法對主權國家產生強制力,保障治理秩序穩定,確保公共產品供應。在實踐層面克服全球治理赤字,需要從理論的縱深思考問題本源,借助委托-代理關系,形成一套自我約束的全球治理體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提出衡量中美戰略競爭的三個重要指標,分別是中國GDP占美國比重、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占美國比重以及中國ROE占美國ROE的比重。他強調,中國需要完善自身的競爭政策、結構政策與創新政策,來應對變局。
本次百川論壇共設經濟的區域化與全球經濟治理、宏觀經濟政策與全球可持續發展、全球價值鏈重構的邏輯和對中國的挑戰、人工智能時代的全球科技治理、全球發展治理與國際公共產品、全球數字經濟治理的危與機、全球南方的經濟合作與治理等七大議題。
上一條:李稻葵:產能過剩爭論本質是全球化的爭論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