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江蘇鹽城落地全省首單貝類海洋藍碳貸
記者12日獲悉,江蘇省首筆“貝類海洋藍色碳匯貸——文蛤貸”近日在鹽城市大豐區成功落地。郵政儲蓄銀行鹽城大豐支行向江蘇海閱實業有限公司發放貸款1000萬元,貸款期限1年,專項用于該公司購買文蛤苗。
據悉,該筆文蛤貸以海洋碳匯為切入點,將貝類海水養殖每年產生的減碳量、固碳量遠期收益權作為增信手段,有效解決海上養殖貸款抵押物不足的難題。
貝類通過呼吸作用吸收大量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轉化為生物質,同時將藍藻和懸浮物質等有機物沉淀于海底,進一步固碳。貝類的殘骸和糞便也會堆積在海底,形成碳酸鈣沉積物,長期大量沉淀不僅可以穩定固定二氧化碳,也具有其他生態和環境效益,可改善水質、維持生物多樣性等,在調節生態平衡、保護生態環境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江蘇海閱實業有限公司實施的文蛤養殖項目養殖面積約6091畝,據黃海濕地研究院測算該項目實施后產生的碳匯量顯示,該項目每年“貝類沉積物碳儲量”“貝類貝殼碳儲量”“貝類軟體組織碳儲量”等共計減碳、固碳2680噸。
在屬地人民銀行指導下,郵政儲蓄銀行鹽城大豐支行以文蛤養殖每年產生的減碳量、固碳量遠期收益權作為補充質押物,借助人民銀行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進行質押登記,將碳匯價值轉化為抵押品,解決項目實施急需的資金困難。這也是該行繼2023年推出江蘇省首筆“林果樹碳匯貸——梨園貸”后推出的又一款綠色金融創新產品。
鹽城擁有廣袤的灘涂,其中沿海灘涂長達444公里,灘涂面積683萬畝,為國內之最,蘊含豐富的碳匯資源。開采曾經“冷落”的碳匯“寶藏”,將金融活水引入海洋經濟實體,進一步豐富了當地碳金融創新實踐。
上一條:國家醫保局:累計370萬余患者植入集采中選心臟支架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