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在即!階層流動成熱門領域,“80后向上流動的機會下降到
一年一度的“諾獎周”即將進入尾聲。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45分,備受矚目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將正式揭曉。

作為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唯一一個并非根據創始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愿設立的獎項。
不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因與人們的生活福祉聯系緊密而備受關注。特別是今年以來,全球地緣仍沖突不斷,糧食危機陰霾籠罩世界,多邊貿易體系難達共識……。
在此背景下,外界各大機構與學者普遍認為,今年獲獎的熱點領域在“收入分配”。而該領域領軍人物、曾研究揭示財富分化原因的,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成為了奪獎熱門。皮凱蒂主張,財富繼承翻滾資本雪球形成的“超級世襲社會”需要依賴制度與政策去解決。
此外,貧富差距擴大,階層固化焦慮下,專注公共經濟學領域,研究分析“階層流動”的青年經濟學家拉杰·切蒂,也被視為是本次諾獎的有力競爭者。切蒂的研究曾強有力地證明了“社會向上流動的停滯”,并給予龐大的數據分析,給出了相應的緩解之道。
“出身比后天努力和才能更重要”
當經濟的“蛋糕”不再變大時,關注蛋糕的“切分”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正在倒退回“承襲制資本主義”的年代。”法國新銳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通過構建過去300年來各主要地區的歷史財富數據庫,用翔實的數據分析,揭示出歷史上的財富分配一直以來都是朝著少數富人階層聚集,50%的國民收入都來自于前10%的收入者這一歷史現象。
托馬斯·皮凱蒂
皮凱蒂認為,導致財富分化這種不公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資本回報率遠高于勞動回報率以及平均的實際經濟增長率。他認為,現有社會層面下,財富繼承翻滾資本雪球形成“超級世襲社會”,經濟的制高點不僅由財富決定,還由繼承的財富決定,因而出身要比后天的努力和才能更重要。
要遏制這種不平等,皮凱蒂認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包括收入、財富和繼承的累進稅制、福利國家在內的制度和政策去塑造。他特別建議,應該在全球范圍內對資本,而非資本所得征收累進稅。
在經濟下行承壓下,收入分配重新成為關注熱點,而作為這一領域的的領軍人物,皮凱蒂很早并被視為諾貝爾經濟學的奪獎熱門人選。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陳玉宇更是在其研究文章中直言,“皮凱蒂做的研究,是諾貝爾獎級別的。”
2013年,皮凱蒂出版了他的主要學術著作《21世紀資本論》,該書一經出版旋即在全球經濟學界引起轟動,皮凱蒂也因此獲得經濟學“搖滾明星”的巨大聲譽。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更是認為: “皮凱蒂以他的書名《21世紀資本論》向知識界發起直接挑戰”。
此外,皮凱蒂還曾與2014年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讓.蒂羅勒一同獲得法國最高獎勵——法國榮譽軍團勛章的提名。不過,為表示對執政的社會政府的批評,皮凱蒂拒絕了這一提名,并表示,政府應該更好地關注重振法國和歐洲的增長。
今年9月,皮凱蒂與其合作伙伴,伊曼紐爾·賽斯和加布里埃爾·祖克曼(Gabriel Zucman)一道,因對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和后果的研究而獲得被稱作“諾獎預測風向標”的“引文桂冠獎”。
揭示社會向上流動的停滯
你會掙得比父輩多嗎?在研究了500多萬名經歷過搬家的兒童生活軌跡后,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Opportunity Insights的創始負責人,拉杰·切蒂認為,直接擴大對兒童(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投入是緩和階層固化,減少代際不平等問題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
切蒂憑借數百萬的數據節點以及應用多種研究方法、多種研究視角取得的經驗證據證明,那些童年時在階層更高社區的兒童,其成年后收入也會更高。
拉杰·切蒂
事實上,切蒂很早就通過研究揭示了社會向上流動的停滯。其研究表明,在美國,1940年出生的孩子有90%的機會比父母掙得更多,但對于40年后出生的孩子來說,這個機會下降到50%。這意味著1980年后出生的孩子,向上流動的機會下降到50%。
同時,切蒂與其合作者發現,那些在幼兒園時接受更有經驗的教師教育的學生賺得更高的收入;而采用小班教學的學生有更高的概率進入大學,并且在其他的方面也有更好的表現。
在普遍對階層固化擔憂的當下,這位致力于讓“每個人的生活都會更好,社會機會更均等”的經濟學家,同樣被視為是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有力爭奪者。“拉杰的問題不在于他是否會獲得諾貝爾獎,而是哪一年得獎。”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當代頂尖的城市經濟學家愛德華·格萊澤認為。
實際上,切蒂在2013年時就已獲得了被譽為“小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克拉克獎。而根據過往數據,40%的克拉克獎得主會在大約22年后獲得諾貝爾獎經濟學獎。
此外,根據世界權威經濟金融論文檢索庫RePEc統計,拉杰·切蒂的論文被引用次數在世界范圍內的排列考前,在IDEAS全球經濟學者近十年被引排行榜上,拉杰·切蒂位列第11位。
今年9月,因在“理解經濟機會的決定因素,提出提高社會流動性的政策”方面的貢獻,拉杰·切蒂同樣獲得了被稱作“諾獎預測風向標”的“引文桂冠獎”。
爭議中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根據諾貝爾獎基金會此前消息,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的獎金將增加100萬瑞典克朗,達到1100萬瑞典克朗,這將是諾貝爾獎120多年歷史上最高的獎金金額。
值得注意的是,在歷史最高獎金的背后,這項仍被人們視為經濟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正在經受越來越多的爭議。
實際上,在早期,諾貝爾經濟學獎大都頒發給經濟學理論方面的重大創新,而一段時間內,諾獎更多地頒發給了提數理形式化的理論貢獻。這在經濟學界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2010年,時任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教授朱富強發表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和克拉克獎的得主盛名難副 ———從一份偉大經濟學家的排名表談起》一文。
朱富強在文章中表示,諾貝獎經濟學獎項的獲得者,主要是提供分析工具的數學家而不是提供思想洞見的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和克拉克獎這兩個獎項的設立,激勵了經濟學進一步朝數理化方向發展,甚至蛻化為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
“然而,經濟學畢竟是一門關注現實生活的社會科學,”朱富強認為,這些獎項的激勵反而使經濟學理論與現實的距離越來越遠,強化了經濟學自我演繹的“我向思考” 傾向,不利于經濟學的多元化發展。
美國經濟學者穆瑞·羅斯巴德也曾公開表示,“之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都頒給了那些企圖將經濟學變成一門充滿了數學術語和不切實際’模型’的所謂’科學’的人”。
不過,近幾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研究,更注重對現實某一問題的解決,不再過于看重理論上的突破。202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便授予了經濟學家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迪布維格,以表彰他們在銀行與金融危機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
授獎詞稱,獲獎者的研究成果“加深了我們對銀行在經濟中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在金融危機期間”,其中一個重要發現是“為什么避免銀行倒閉至關重要”。
不僅如此,該獎項自1969年至2022年期間,共頒發54次,誕生92名獲獎者,其中有人68擁有過美國國籍,而非歐美文化國家的獲獎者僅有兩位,1975年的蘇聯籍列昂尼德·坎托羅維奇與1998年的印度籍阿馬蒂亞·庫馬爾·森。因此,諾貝獎經濟學獎也被部分人士稱為“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經濟學獎”。
對此,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成員佩爾·斯特隆伯格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與現在相比,1980年中國的經濟學研究并沒有那么發達,但是我敢肯定,中國的經濟學研究現在還在繼續發展,最重要的是,中國有這么多才華橫溢的研究人員、這么多優秀的大學。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是,不僅是美國能獲得認可。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曾遭到諾貝爾家族后代的強烈反對。2001年,諾貝爾頒獎典禮100周年時,四位諾貝爾家族的成員在《瑞典日報》上發表了一封信,堅稱這所謂的經濟學獎貶低了真正的諾貝爾獎的格調。
另據環球網報道,2005年,諾貝爾的曾侄孫彼得·諾貝爾稱,頒獎機構濫用諾貝爾家族名義,此獎是“經濟學家的公關招數”。
不過,目前,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已將“瑞典銀行經濟學獎”歸入“諾貝爾獎”一欄,且外界也大致認可這一經濟學獎與其他5項的諾貝爾獎相提并論。
上一條:甘當“大冤種”!金價跳水擋不住囤金熱,深圳水貝人擠人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