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國家喊你減肥 多學科專家支招體重管理
超重和肥胖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已經成為一種全球范圍內的公共健康問題。今年,國家衛健委會同多部門啟動“體重管理年”活動,“國家喊你來減肥”“享‘瘦’生活”等話題,引發廣泛關注。
肥胖有何危害?該如何科學減重?什么情況需要進行手術?兒童減重有何不同?是否存在“健康的胖子”?圍繞這些熱門話題,記者采訪了多名醫學專家。
超重和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喬虹說,據體重指數劃分,即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BMI≥24為超重,BMI≥28為肥胖。超重和肥胖帶來的不僅是體重增加,更會對身體多系統、多臟器進行全面“攻擊”,是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不僅如此,肥胖對肝臟、腎臟、骨骼肌肉系統、生殖系統以及腫瘤都有影響。例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腎病、骨關節炎,以及多囊卵巢綜合征和男性激素異常的發生率在肥胖人群中顯著升高。
除了身體,肥胖還會對人們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容易引發抑郁、焦慮、自卑等問題,進一步降低生活質量。
如何科學“邁開腿”
“減重,本質上是讓人體熱量消耗大于攝入,每日熱量缺失300到500大卡。”哈醫大二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呂松岑說,所謂“邁開腿”,應以有氧運動為主,加之力量訓練。通俗來說,有氧運動燃燒脂肪,力量訓練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一般來說,人體每增加1千克肌肉,一天可多消耗70到100大卡的熱量。
呂松岑說,在運動前,最好到醫院做健康評估,了解心肺、血壓、血糖和關節情況,并測試心肺耐力、肌肉力量、柔韌性等,由運動醫學醫師制訂運動計劃。如果耐受性好,可提升運動強度。
比如,糖尿病患者可通過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從低強度運動做起,慢慢提升心肺功能。骨質疏松患者可多做抗阻訓練,如深蹲、舉重。同時,在運動前要做熱身運動,運動后注意拉伸,做到循序漸進,堅持長期主義。
什么情況需要做減重手術
27歲的哈爾濱市民大全身高1.72米,體重480斤,屬于超級肥胖,心肺等器官超負荷運轉。幾年前,他進行了袖狀胃切除術,術后體重減到220斤。
哈醫大二院減重代謝病外科副主任陳曉寧說,目前開展的減重代謝手術主要包括腹腔鏡下袖狀胃切除術、腹腔鏡下胃旁路。推薦手術的年齡是18歲以上、70歲以下,對于BMI≥32.5的患者,強烈推薦減重手術。27.5≤BMI<32.5的人群,如存在合并代謝綜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心血管疾病、多囊卵巢綜合征等肥胖相關并發癥,推薦手術治療。
從手術效果來看,術后1年平均可減除多余體重的60%到80%。與此同時,代謝疾病會得到改善,睡眠呼吸暫停改善率達80%,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生育功能恢復率顯著提升。
兒童減重和成人有何不同
“有的孩子體檢發現肝功能異常,比如谷丙轉氨酶超標,排除其他疾病后,診斷為脂肪肝,約九成是肥胖引起的。”哈醫大二院兒內科主任田執梁說,與成年人不同,兒童體重管理的目標是控制體重增速,同時確保身高穩定增長。
在方法上,兒童不適合輕斷食等減肥方法,不宜過度節食,注重增加體力活動和運動鍛煉時間。在減重周期上,成年人體重管理周期相對較短,主要根據個人減重目標和身體反應進行調整,兒童管理周期則更長,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參與,比如開展健康教育、完善運動設施、進行長期跟蹤等。
值得注意的是,兒童肥胖可能導致生長發育問題,比如性早熟、骨齡加速、影響身高,還會增加患高血壓等“成年慢性病”的風險。因此,兒童體重管理應該更加注重預防。
是否存在“健康的胖子”
一名47歲的哈爾濱市民體重260斤、身高1.7米,一段時間內身體指標均為正常,自稱是個“健康的胖子”。沒想到,兩年后,他患上了嚴重的痛風。
喬虹說,超重和肥胖的人群,可能呈現短暫性的代謝指標正常,但都會出現與體重相關的血壓、血脂、血糖、尿酸等異常情況,也會增加腫瘤的發生風險。
“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的即使BMI高于28,也不認為自己‘胖’。”喬虹說,這是明顯的思想誤區,這類人群存在明顯的胰島素抵抗,會給血糖管理帶來障礙,因此非常需要減重。有的患者不需要藥物干預,在管理好體重的情況下,病情也會得到好轉。
喬虹說,減重是個系統工程,內分泌代謝病科、運動醫學科、中醫科、營養科、精神心理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肥胖與代謝病外科等多個學科可以更好形成合力,為患者提供科學的“一站式”診療服務。
上一條:以服務用戶為軸心,家電零售業升級在路上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