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階躍星辰:「多模態卷王」走近靈魂拷問時刻
文 / 三生
在DeepSeek爆火之前,囿于大算力、大數據、強算法的“燒錢”投入模式,大模型尤其是基礎通用大模型領域,競爭激烈,戰況焦灼,“百模大戰”并未明朗化。
但是,隨著DeepSeek的橫空出世,其吸引了大量平臺和應用的接入。這種趨勢下,市場不斷向“頭部”聚攏,大量規模較小的大模型產品壓力越來越大,“馬太效應”越發明顯,這讓其他大模型廠商尤其是中小型廠商壓力倍增。
這種危機感不僅來自于DeepSeek本身的高效、低成本和開源模式,更體現在該公司的連鎖效應上。像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百度等巨頭在也接入DeepSeek的同時,還可以為自研的大模型留足應用場景入口,中小型大模型就沒有了這樣的優勢。
就像團購、網約車等類似的競爭過程,“百模大戰”時代將過去,未來一段時間,“頭部開源大模型+行業頭部企業自研大模型”可能將成為新的行業格局。這種情況下,階躍星辰作為去年大模型賽道殺出的黑馬,近期也是動作頻頻,努力進行自己的商業化突圍。而其前景如何,對整個多模態大模型領域也有著很高的參考價值。
連發11個模型的“多模態卷王”
去年12月底,階躍星辰完成了B輪融資,據當時的媒體報道,總融資金額達數億美元。戰略和財務投資人等多家機構參與,核心投資方包括騰訊投資、五源資本、啟明創投等知名機構。
不難看出,階躍星辰背后的資本相當有實力,而此次融資也讓此前頗為低調的公司成為行業焦點之一。
其實,此時距離階躍星辰成立也只有一年的時間。在公開信息中,階躍星辰的成立時間為2023年,主要業務為專注于多模態大模型的研發,推出了Step系列模型,涵蓋語音識別、生成、多模態理解、圖像及視頻生成等全面能力。
成立僅一年就能打動諸多明星機構,拿下數億美元融資躋身獨角獸之列,階躍星辰肯定是有兩把刷子。在《節點財經》看來,階躍星辰之所以獲得資本青睞,首先在于其在基座模型上的全面布局,覆蓋了從千億參數到萬億參數,從語言到多模態,從理解到生成的全面能力。
此外,階躍星辰的 AGI 發展路線非常清晰,戰略方向一目了然。據階躍星辰創始人、CEO姜大昕的規劃,階躍星辰實現AGI的技術路線是:“單模態—多模態—多模理解和生成的統一—世界模型—AGI”,聽起來是個非常靠譜的AI故事。
更重要的是,階躍星辰還擁有很強的執行力,大模型更新的頻率“卷”動整個行業。
2024年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階躍星辰首發了三款Step系列通用大模型新品。同年12月,其推出了國內首個千億參數端到端語音大模型,以及Step-1X-Medium的全新升級版本。今年1月,階躍星辰先后上線推理模型Step R-mini、Step-1o Vision多模態理解大模型、視頻生成模型Step-Video V2版本。
近期,階躍星辰又聯合吉利汽車集團開源了兩款多模態大模型,分別是Step-Video-T2V和Step-Audio。根據階躍星辰開放平臺梳理,目前,階躍星辰已公開發布11款Step系列多模態大模型,覆蓋語音識別、語音生成、多模態理解、圖像及視頻生成等領域。
這樣的技術實力和產出效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也并不奇怪。
AI“上車”又“上屏”,生態打算這么玩?
但是,商業化仍然是困擾大模型公司的一個核心問題。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即便是OpenAI,GPT-5被曝訓練遭遇困難一直難產,而在2024年下半年,網上就盛傳大模型“六小虎”中有的在放棄預訓練,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訓練成本太高,賺錢的門路卻還沒有明確。
對此,零一萬物 CEO 李開復曾指出,商湯等AI 1.0公司普遍走了6-8年,才進入商業化靈魂拷問時刻,而AI 2.0時代的“六小虎”現在就面臨著與AI 1.0時代一樣的靈魂拷問,即能否從一個大模型起家,打造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并證明自己能接受投行、二級市場的考驗——有收入、在增長、可盈利。
說白了,故事都可以講得很好,但講過故事之后怎么落地,怎么賺錢正在考驗各大模廠。而不同的技術路線和商業化路徑,也注定讓“六小虎”走向不同的發展方向。
具體到階躍星辰,其商業野心從公司的合作名單中就可以看出端倪。比如OPPO用它做“一鍵問屏”智能搜索,吉利汽車用它打造AI駕駛助手,甚至上海電影的《大鬧天宮》經典IP也通過它的AI重制煥新。此外,其還與中廣天擇合作的“微短劇智能生產平臺”,直接用AI生成腳本+分鏡,被從業者稱為“影視界的ChatGPT時刻”。
不久前,姜大昕在首屆Step UP生態開放日上表示“我們正朝著實現AGI的目標穩步前進,目前已進入Agent的發展階段。”他認為,"每臺設備都該有個Agent",而在這個觀念背后,藏著其整個的生態規劃,即通過預裝模型搶占手機、汽車、機器人等入口,構建生態閉環。
此外,階躍星辰在3月將開源全球最大圖生視頻模型,吸引開發者為其訓練垂直場景應用,試圖形成“用的人越多,模型越聰明”的飛輪效應。
那么,階躍星辰的一整套打法,能夠解決李開復前述提到的“靈魂拷問”嗎?
Agent落地,“AI戰事”仍在繼續
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階躍星辰在生態上的發力得到了市場的追捧,從云賽智聯到中文在線(網絡文學語料),十余家上市公司被貼上“階躍星辰概念股”標簽,新華傳媒因合作傳聞一度漲停,盡管公司緊急澄清仍難擋市場熱情。
但是,作為成立剛一年多的創業公司,又置身快速發展變化的AI前沿,階躍星辰在爆火能否持續值得保持一定的警惕。
在《節點財經》看來,階躍星辰需要警惕的不僅是虛火過旺的概念炒作,更是技術落地的"最后一米"難題。目前,其與智元機器人的合作剛有眉目,車企的訂單轉化需要經歷嚴苛的車規級驗證,即便是引以為傲的金融Agent,也要直面監管合規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此外,更深層的挑戰還有人才的軍備競賽。據業內人士透露,階躍星辰核心團隊有著很高的"學霸濃度",但這種精英模式在行業瘋狂挖角的現狀下能維持多久,面臨一定程度的考驗。
而當騰訊、五源資本的戰投資源注入后,如何平衡技術理想與商業回報,抵抗賺快錢的誘惑,也將成為比寫代碼更復雜的系統工程。
當然,在AGI技術奇點漸近的2025年,階躍星辰手握的或許是最優籌碼,比如政策支持下的算力資源、全模態模型構筑的技術護城河、以及智能終端領域的先發優勢。
從上海張江的實驗室到千家萬戶的智能終端,階躍星辰的故事里既有硬核科技的溫度,也有資本市場的“野望”。這家把"慢思考"寫進技術底層的公司,正在用最快的速度將AI技術澆筑進現實世界的血肉之中。
當行業還在爭論通用人工智能是三年還是三十年時,階躍星辰的工程師們已經讓大模型學會了煮咖啡、修汽車、看財報——或許這條路是通向AGI的終極答案,或許也不是,按不論結果如何,階躍星辰的路徑非常清晰,擁抱智能終端,等待時代的檢驗。
上一條:廣州港今年前2個月外貿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增長強勁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