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蛇,還能這么有意思
一把做成蛇形的錘子,作品名叫《做個錘子》;
五條色彩斑斕的蛇平展著,它們表示,“我們都不‘卷’了”;
貓頭鷹、貓、鳥、蛇一起向著燈球沖去,標題是《莫愁前路無知己》;

一條瑞士卷、一杯拉花咖啡,仔細一看,這下午茶竟有“蛇”的形狀……
1月24日起走進上圖東館,遍布多個樓層的蛇生肖藝術大展讓人驚嘆藝術家的創意和腦洞。蛇的藝術作品難做,是不少人的共識,不過,迎難而上、接受挑戰,竟能創造出這么多生動有趣的蛇,難怪當天上午的開幕式上,主辦方早早發出下一個生肖的創作“英雄帖”,讀者們也期待已經連續三年在上圖東館舉辦的生肖藝術大展的下一個驚喜。
此次蛇生肖藝術大展,匯聚了270條“蛇”,通過GGAC數字藝術平臺的開放評選和主辦方專家審核,從6000余件來自海內外藝術家、學校師生的投稿中精選而出,成為圖書館公共空間里的藝術品。
藝術家們的靈感源于遠古或現代、神話或傳說、色彩或結構、字母或語言、幽默或諷刺,一展“蛇尖上的中國”。蛇的標志性特征是“舌”——信子;在蛇及其標志性的信子符號里,可以一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唯美動人。
結合上圖東館這一國內最大單體圖書館的環境,所有展品被精心設計成具有公共性、互動性的作品。一樓中庭擺放了一個個方形沙發連綴成的蛇形長沙發,每一個的表面都是彩色藝術化的蛇身局部,讀者任意拼接,可以形成不同樣貌的蛇。從三樓往下看,是欣賞這條“蛇”的最佳視角。
五層平臺上有一組代表蛇的“巳”形LED燈箱,大量數字作品在一個個連接成“巳”形的燈箱上滾動,單幅是蛇主題畫面,整體看起來又是一條酷炫斑斕“蛇”。從六樓、七樓往下看,頗有波瀾壯闊的動態感。
在圖書館各個樓層的不同角度可以發現展覽的不同觀賞方式,讓人覺得趣味十足。打開上海圖書館小程序,還能玩一玩90后館員用AI手段開發的“貪吃蛇”小游戲。
“明年,我們會開出AI賽道。”主辦方介紹,此次來稿中,AI參與創作的作品不少,當AI成為創作工具已成不可阻擋的趨勢,如何適應并引領更好的創作方向,成為藝術展新的課題。實際上,由市美術家協會、市動漫行業協會、上海圖書館、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聯合主辦的生肖藝術大展,從一開始就不局限于平面紙質的傳統繪畫,還有版畫、油畫、雕塑乃至動畫、漫畫、數碼藝術、潮玩等流行藝術形式,在根植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倡導時尚表達。
記者在七樓展覽空間中發現了一組特別的展品,是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會展設計與策劃專業學生們為展覽設計的不同方案模型。作為一門進行中的實踐課,每年生肖藝術大展成為學生們全流程參與的實操對象,比如一個“靈蛇歸巢”的設計模型就是五樓巳形LED燈箱展陳方式的雛形。有的方案盡管沒有在這次展覽中落地,但得到上海圖書館工作人員的高度肯定,有望成為其他展覽布置的靈感。
一座“人民的圖書館”,由青年學生參與共創,萬千讀者在這里享受知識、藝術甚至僅僅是空間的美妙,令人不由得感慨,這就是上海,奔涌創新創造的活力,傳遞文化共享的暖意。
上一條:華僑城預計2024年虧損70億至90億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