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如何保障安全和合理用藥?
如何安全有效調劑處方?靜脈用藥配置如何更加智慧?藥品管理怎樣做到更精細?站在“幕后”的藥師為什么不可或缺?記者近日走進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探訪醫院智慧藥房如何以“真功夫”和“硬科技”提升藥事管理服務水平。
這天下午,廣州居民陳先生陪著70歲的母親到珠江醫院門診定期復診,醫生給老人開了一些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的藥物。幾分鐘后,陳先生在藥房取到了這些藥。
一份藥品從醫生開出處方起,到發放到患者手上為止,短短幾分鐘里會發生什么?答案在醫院藥房里。
“用藥無小事,審方需先行。”珠江醫院藥學部學科負責人王勇說,“處方由醫生開出后,會先發送到醫院的處方審核決策系統,經系統自動審核或藥師前置審核通過后,才能進入繳費、發藥流程。”
在門診大樓二樓智慧藥房的辦公室里,三位值班藥師分坐在各自電腦前,認真審核著彈出的“陽性”處方。珠江醫院藥學部西藥房負責人賀巍說,目前醫院藥房每天接收將近7000張來自各個科室的處方,先由信息系統自動審核通過,被系統監測存疑的處方則自動提交藥師人工二次審核。
記者看到,在審核任務中的一個兒科處方里,醫生為診斷為“發熱”的患兒開具了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液,系統檢測為“相互作用”,并提示該患兒在小兒神經內科就診時已開具了卡馬西平片。經審核,值班藥師立即通過系統向醫生反饋意見:“對乙酰氨基酚與卡馬西平聯用,會增加肝臟中毒風險”。
這一處方很快經過醫生修訂再次提交,最終順利通過了系統審核。從處方最初提交到修訂審核通過,系統限制全程用時不可超過60秒。
從2017年智慧藥房啟用以來,珠江醫院持續建設個性化處方規則庫,并嵌入醫院信息系統。“我們努力做到處方審核系統既不流于形式‘放任自由’,也不能脫離實際‘一刀切’攔截,反而耽誤臨床工作。”王勇說。
處方通過審核后,系統會實時將取藥任務整合后發送至自動發藥系統,由系統分發給快發機、實時拆零分包機、拆零柜、麻精藥品管理柜等智能設備,以最快速度準備好藥品。窗口藥師復核完成后,就能將藥發給患者。
與西藥房一墻之隔,就是醫院的靜脈用藥集中調配中心。每天清晨,這里已是一片繁忙景象,藥師們需要在9點前完成當天上午絕大部分靜脈用藥配置,保障全院住院患者治療需求。
在過去,臨床靜脈藥物配置大多由護士在各自病區完成,輸液時現用現配。2020年,珠江醫院靜配中心建成,實現全院靜脈用藥在潔凈環境下統一配置。
“靜脈輸液集中配置模式在專業藥師團隊的嚴格把控下,能夠確保藥物配伍的科學性、溶媒的適宜性以及劑量的準確性,同時在嚴格無菌的環境中完成輸液配置,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風險,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輸液治療服務。”珠江醫院藥學部副主任喻珊珊說。
在靜配中心里,智能貼簽機、剝蓋機等輔助設備快速運轉。接著,藥物按各自屬性被分配至抗生素、化療藥物等不同調配間,藥師在配液機器人的輔助下進行配藥和核對。最后,自動分揀設備將藥物按照科室分別打包放進分揀箱,由貫通全院的軌道物流小車運送至相應科室。
“通過這個系統,藥物平均送達時間為13分鐘,較近的科室最快7分鐘即可送達。”珠江醫院靜配中心藥師胡蓮說。2024年,該院靜脈用藥配置智慧化探索在廣東省“改善就醫感受 提升患者體驗實踐”典型案例評比中獲獎。
珠江醫院院長郭洪波表示,當前,珠江醫院正積極推動藥學服務轉型。從窗口用藥指導和用藥教育,到制訂用藥方案;從藥師走進臨床提供全方位藥學服務,到血藥濃度和藥物基因檢測等個體化精準用藥指導;從面向患者的安全用藥教育,到面向醫生和護士的合理用藥培訓;從用藥指導,到用藥科普……藥學服務的范圍不斷擴大,服務內涵逐漸豐富。
“未來,醫院藥房里更多重復性工作有望被機器取代,自動化會越來越普及。”郭洪波說,“藥師將有更多時間從事藥學服務和藥學管理,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傳遞人文關懷。”
上一條:藥明康德釋放重磅信號進一步聚焦CRDMO2025年DM資本支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