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體教融合,乒乓球小將們的進階“密碼”
決賽場上,掌聲與喝彩聲此起彼伏,每一次精準的擊球,都凝聚著小將們對乒乓球運動的熱愛和對勝利的渴望。小球旋轉間,盡顯學生風采。
經過4天的激戰,11月10日,2024上海市學生運動會乒乓球比賽在位于寶山區的曹燕華乒乓培訓學校迎來尾聲。選手們在共計291場團體賽、682場單打賽和210場雙打賽的“拼殺”中,角逐出了高中組、初中組和小學組17個項目的前八名。

小學組男子單打項目的“戰果”率先出爐,來自上海市曹燕華乒乓球學校的四年級小將李州菡突破重重阻礙,斬獲冠軍的殊榮。3歲半開始接觸乒乓球,5歲正式開始訓練的他,童年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球館度過的。比起同齡人,少了一些“放飛自我”的快樂,但在李州菡看來,對乒乓球運動的興趣和熱愛,能夠消解所有因訓練帶來的傷和苦。
體育教育要趁早,培養體育興趣更要從娃娃抓起。將幼兒園納入體教融合“一條龍”體系建設,是寶山區的精心布局。“面向孩子的訓練比較特殊,年齡越小,就越注重興趣而非競技能力的培養。同時,當今世代的孩子不同于以往,心理問題是他們能否發展得長遠的一個重要問題,如何應對學業、專業的雙重壓力?如何克服競技上的壓力和瓶頸?這就需要專業教練員和體育教師緊密結合起來,研究教育教學方法,同時還要做好家長的工作。”在寶山區教育局副局長王曉波看來,興趣培養講究時間,更要講究方法。
這個方法的強有力支撐,就來自一批專業的教員隊伍。“對于乒乓球競技后備人才培養,實際上是學校與俱樂部1+1模式的合作,教練員進校園,有力支撐了我們各個項目的發展。”王曉波表示,兩支教學隊伍融合發力,既注重學生的乒乓技術水平提升,也不能忽視他們學業水平的提升。“特別是對于一些具備競技水平的乒乓后備人才,學校在安排他們的學業和訓練方面會有更多的融合性教學。”
在傳統的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科成績一度被奉為重中之重,體育讓位于其他學科的情況屢見不鮮。但體教融合的實施,打破了這一長久固化的認知。
作為楊浦區體教融合“一條龍”布局上的學校,楊浦區世界小學與上海體育大學中國乒乓球學院緊密合作,將乒乓球項目納入到校本課程的定制課程當中。“我們的乒乓球課程體系分為兩段式,一二年級是普及的定制課程,基本能做到人人會打乒乓球;通過兩個學年的培養,我們再選拔出有興趣、有能力的孩子進入學校的社團。”楊浦區世界小學校長張敏表示,“小朋友的體育學習,本質上是一種體育精神、體育技能的吸收接納,這些核心能力對于促進學科學習甚至其他能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通過進行體育活動,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有效疏導,團隊意識、規則意識、目標意識逐漸樹立;通過舉辦運動賽事,學校的文化氛圍豐富了起來,校園文化建設真正發揮了學生的力量……體教融合“一條龍”的建設讓越來越多的教育者看到了體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具象化作用。
對此,執教楊浦區世界小學,并帶領隊伍在本屆比賽中摘得小學組男子團體賽金牌的教練胡辰昊感觸很深:“雖然我執教的是小學組,但這次楊浦區初中單打和團體都拿到了冠軍,其中也有學生是從我們世界小學升上去的,還有此刻奮戰在決勝局的上海體育大學附屬中學的選手,也是我當年在世界小學帶過的。我同樣為他們驕傲。”
攝影:袁征
上一條:業界探討:長三角“綠色企業”如何揚帆出海?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