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滬深北交易所“接棒”企業債發審職責一周年助力重大項目建設“加速跑”
10月23日,滬深北交易所“接棒”企業債券發審職責滿一周年。
一年來,企業債券在審核規則和監管標準上逐步向公司債券靠攏,推動我國債券市場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在“資金跟著項目走”原則下,企業債券在支持國家重大戰略、重大項目建設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未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發行流程的優化,企業發行債券的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從而吸引更多企業通過發行債券進行融資。同時,企業債的發行目的將更加多元化,不僅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還可能用于特定項目的投資和擴張。”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市場化特征愈發鮮明
由于歷史發展原因,我國信用債券市場曾經歷相對分割的狀態,不同品種的債券由不同部門負責監管。而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發展,債券市場多機構監管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特別是不同的發行審核標準,在不同程度上弱化了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扭曲了債券市場價格發現功能。
在此背景下,我國開啟建立統一管理和協調發展債券市場的積極嘗試,其中企業債券發行審核職責劃轉是重要組成部分。相關工作于2023年歷經半年平穩過渡,在同年10月23日9時起,正式交由滬深北交易所“接棒”發審職責。
在將企業債券納入公司債券管理體系的這一年中,二者在審核規則和監管標準上逐步趨向統一,推動企業債券市場化特征愈發明顯。特別是今年以來,企業債券發行期限明顯縮短,發行主體級別大幅提升。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10月22日,年內共有131只企業債券上市。其中,發行期限低于5年期(含5年期)的有34只,占比25.95%,相較于去年同期的16.87%,上升9.08個百分點。
“過去,企業債券通常以較長的期限為主,如7年或10年的長期限。在新監管模式下,隨著市場化特征的增強,整體發行期限開始縮短。”葉銀丹表示,這一變化反映出市場對流動性和資金使用效率的更高要求。短期內,投資者可能更傾向于選擇流動性更強、風險相對可控的短期產品,因而企業債券整體發行期限下降。
究其原因,與發行人類型的變化有關。中證鵬元研究發展部資深研究員史曉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過去,企業債券長期由中低級別主體發行,遵循“長期+提前還本付息”的模式,緩解發行人到期兌付壓力。隨著發行人信用資質的提升,選擇短期產品,更為靈活,能降低付息成本,是市場化的選擇。
數據顯示,今年上市的131只企業債券的發行主體中,評級在AAA的有34家,占比達25.95%,而去年同期為19.72%。
服務實體經濟效果突出
滬深北交易所“接棒”企業債券發審職責后,統一的監管機構加速了以市場為導向、系統全面、層次清晰的注冊制規則體系的構建,進而減少了多頭監管下不同發行審批標準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更好發揮債券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
數據顯示,自企業債券發審職責劃轉后,截至10月22日,共計有163只企業債券上市,涉及募集資金合計達1199.54億元。從存量項目來看,截至10月22日,滬深北交易所合計尚有685只企業債券待上市,涉及擬募集資金合計達10908.36億元。
從企業債券募集資金用途來看,據不完全統計,發審職責劃轉后發行的企業債中,募集資金用途包含各類項目建設的企業債發行數量占比在八成以上,凸顯了企業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重大項目建設的作用。
例如,去年12月份,西安經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23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企業債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簿記發行,募集資金16億元。據悉,該單項目是企業債平移后,交易所債券市場首單用于城中村改造領域的企業債券,是支持房地產“三大工程”建設的又一單落地債券項目。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發行的債券繼續發揮企業債券“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優勢特點,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設,主要為被征遷居民提供回遷安置房。此舉既是集約利用土地,促進城市健康發展的良好示范,也能有效保障回遷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著力改善城市面貌,助力推動建立房地產行業新發展模式。
從企業債券創新品種“陣營”逐漸壯大,亦可看出其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的突出效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年內發行的企業債券創新品種已涵蓋綠色企業債券、城市停車場建設專項債券、雙創孵化專項債券、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專項債券和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等類型。
以綠色企業債券為例,上述163只企業債券中,包含9只綠色企業債券,涉及募集資金總額達78.90億元。其中,廈門軌道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綠色企業債券以20億元的計劃募集資金總額位列榜首。該債券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后,將7.5億元用于補充營運資金,12.5億元用于廈門市軌道交通項目建設。
“企業債券的作用,并非給予企業日常流動性資金支持,而是對重點項目的資金支持。”史曉姍表示,目前,企業債券定位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項目,明確用于項目建設需要,即為地方新增項目建設提供穩定資金支持。企業債的發行規模也取決于地方項目建設需求,因而天然具備了防范過度融資的機制。
助推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
當下,我國債券市場正由“量的擴張”轉向“量質并重”的發展新階段。企業債券發行審核權的劃轉,進一步優化了我國債券市場環境,推動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
其中,隨著企業債券納入公司債券管理體系不斷走深走實,監管對相關項目信息披露要求更加細化。《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獲監管反饋的項目情況發現,監管部門對企業債券募集資金用途更加關注,并且對發債主體的盈利能力、資產結構、現金流等方面進行重點問詢。
究其原因,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于麗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要保證企業債募集資金真正用于國家及地方重大戰略支持的重大項目建設,提高債券市場募集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的效率;另一方面,從債券還本付息的角度看,更關注企業債募投項目收益能否覆蓋債券的融資成本、項目現金流與償債現金流能否匹配等,督促發行人提高項目收益信息披露質量,防范信用風險。
“監管機構通過對企業債融資的嚴格把控,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和創新領域,有助于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葉銀丹表示,隨著審核標準的提高,信用評級成為企業能否成功發行債券的重要依據,高信用評級不僅能夠幫助企業獲得更低的融資成本,還能提升其市場形象。因此,企業需要更加重視自身的財務管理和信息披露,以提高信用評級,從而順利發債融資。
上一條:綠色智能家電吸睛廣交會國產小家電走向國際大市場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