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富祥藥業上半年費用支出同比下降超20%微生物蛋白業務成新質生產力典型代表
8月28日,創業板上市藥企富祥藥業發布2024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富祥藥業實現營收6.82億元,同比下降20.25%;凈利潤約-2246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虧損3,721.53萬元,同比減虧62.36%。此外,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8,671.75萬元,同比增長203.74%,經營狀況持續好轉。
對于上半年經營業績好轉的原因,富祥藥業表示,公司面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所處行業市場競爭激烈,且主要原材料價格持續處于高位,擠壓了利潤空間。為此,公司根據年度經營計劃壓實降本增效舉措。一方面通過實施工藝優化、原料替代和溶劑回收等措施,使得醫藥板塊原料藥業務毛利率同比提升10.60%;另一方面,嚴格管控費用支出,使得管理費用、銷售費用支出金額減少2,051.93萬元,同比下降23.21%。
半年報顯示,富祥藥業主要從事抗感染藥物原料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技術同源的基礎上,拓展化學合成與生物合成的應用領域,大力發展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業務和拓展合成生物學微生物蛋白業務。其中微生物蛋白業務就是今年以來受市場大力追捧的合成生物概念,富祥藥業提前布局,目前已成為國內微生物蛋白行業的先行者和領跑者。
據了解,微生物蛋白根據菌體蛋白的種類又可以分為酵母蛋白、微藻蛋白和絲狀真菌蛋白。富祥藥業微生物蛋白為絲狀真菌蛋白,其生產過程效率高、可持續、不添加抗生素,且具備高蛋白質、高膳食纖維、低糖、低脂肪、零膽固醇等特點,其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求接近,可以廣泛應用于“人造肉”、蛋白飲品、休閑食品、保健品、寵物食品等領域,目前正在產業化進程中,未來有望成為富祥藥業新的業務增長點。此外,富祥藥業采用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將微生物蛋白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液通過酶轉化技術生產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氨基酸水溶肥,不僅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與清潔生產,同時又能有效提升經濟效益。
富祥藥業稱,公司是國內首家實現絲狀真菌蛋白噸級產業化的企業,目前已有產能1200噸/年。同時,公司正在建設年產20萬噸微生物蛋白及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2萬噸微生物蛋白和5萬噸氨基酸水溶肥的產品規模。公司微生物蛋白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有利于實現中國合成生物領域自強自立,因符合國家重要戰略方向,屬于國家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范疇,獲得了有關部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7月1日,富祥藥業曾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西富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到政府《關于下達企業發展扶持資金的通知》,預計將獲得政府補助資金3,540萬元。富祥藥業表示,該補助資金的獲得,反映了國家對合成生物學領域創新潛力的認可和支持,同時將使得公司資金更加充裕,進一步加強公司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推動合成生物學技術的創新,對于推動公司合成生物板塊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實際上,富祥藥業在微生物蛋白技術研發方面已有成果落地,其成功開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生產菌株——短柄鐮刀菌,并已向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國家和地區申請專利,且已收到我國知識產權局下發的受理通知書。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對公司“短柄鐮刀菌發酵生產微生物蛋白關鍵技術及工業化應用”項目鑒定意見認為,該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微生物生產高質量蛋白菌種選育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議加大推廣應用力度。
近年來,傳統畜牧業產生的溫室氣體占據全球15%,已超過地球所有交通工具排放量之和;人口規模激增帶來的肉類需求持續上漲,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自然生態平衡,因此,發掘更多的“食品新能源”成為迫切的需求。在大環境促使下,越來越多像富祥藥業這樣的企業正在布局這一藍海。
對于合成生物領域發展趨勢,中國工程院吳清平院士曾表示,替代蛋白的興起和發展大大緩解了傳統蛋白生產方式存在的問題,通過車間生產方式制造肉、蛋、奶,變革了食品蛋白制造模式,實現高質量供給。華福證券認為,預計2050年新增蛋白缺口將達到全球蛋白質消費量的50%以上,傳統動物蛋白無法填補這一蛋白缺口,替代蛋白受益于合成生物學等技術發展,在安全性、營養適配性、低碳性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當前,替代蛋白的生產和應用逐漸成為一種全球性趨勢,據波士頓咨詢數據,2035年全球新蛋白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900億美元,占總蛋白市場規模的11%。國投證券表示,富祥藥業自研短柄鐮刀菌,領跑國內絲狀真菌蛋白賽道,一期產能有望于2024年下半年落地。商業化方面,目前富祥藥業已與多家下游客戶簽訂采購訂單,真菌蛋白放量可期。
上一條:福建南平延平區:資源下沉門口就醫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