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八部中國優秀作品亮相愛丁堡,在全球舞臺講好中國故事
當地時間8月16日下午,聚焦中國暨“魅力上海”推介會在愛丁堡國際會展中心的彭特蘭劇場舉辦,這是該活動自2019年后再度亮相愛丁堡。7月31日至8月20日期間,共有八部優秀作品集中亮相愛丁堡舞臺,通過“聚焦中國”活動向全球推介,展示中國文藝澎湃的原創力。
英國商業貿易部創意產業全球負責人尼爾·森普表示,近年來,中英兩國在文化產業有很多領域的合作,包括影視、時尚、體育等,未來希望在舞臺藝術領域也能開啟互利政策對話和更廣泛的合作。愛丁堡節慶協會總監茱莉亞?阿莫表示,2017到2019年間曾與上海國際藝術節密切合作“聚焦中國”項目,對中國演藝機構的發展速度感到驚嘆。在世界環境如此多變的當下,雙方能夠相聚并分享彼此的文化,是在愛丁堡和上海舉辦國際性藝術節的價值。

此次“出海”的八部作品向世界展現出當代中國的文藝圖景。琵琶演奏家吳蠻受邀登上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舞臺,用琵琶講述中國傳統民族音樂魅力。深圳木偶藝術劇院《千里走單騎》通過青年木偶藝術家洪金雕一人操作提線木偶、布袋木偶、杖頭木偶、皮影等二十多尊木偶形象,呈現出來自東方的視聽奇觀。中國福利會少年宮小伙伴藝術團獻上以“美麗的地球”為主題、融合舞蹈、民樂、聲樂等多種藝術形式的專場演出。中英聯合制作的原創沉浸式親子音樂劇,劇有意思劇團《Hi,希德》在充滿互動和開放式的結局中,探討愛與成長。青年原創以融合創新的藝術探索,引發海外觀眾共鳴,中央戲劇學院的青年學生融合中國武術、儺戲、中國舞、戲曲、皮影戲、偶戲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創新呈現魯迅歷史小說中想象飛揚的神話傳奇《鑄劍》;文小超肢體劇場《瞧!這個人》集結李宇、郝若琦等國內實力舞者,以肢體劇場的形式結合多媒體影像、現場裝置等舞臺表現手段,探討“我”與“自我”之間的那道“墻”。作為“上海出品”節目,上海滬劇院滬劇《庵堂相會》中的三折戲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用富有海派氣質的戲曲呈現西方亦能理解的愛情故事;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青少年藝術團《長江二號》以當代青少年為主視角,通過海派考古講述上海文化經濟發展脈絡和深厚底蘊。
不少演出得到了當地觀眾和專業劇評人的高度評價。《瞧!這個人》在演出剛剛過半時就在愛丁堡藝術節著名的評價網站獲得了四星級評價,舞評人梅根·阿馬托贊嘆:“這可能是我多年來在藝穗節上看過的最好的表演之一。”《千里走單騎》被英國知名雜志《百老匯寶貝》選為“最值得看的演出之一”。
在“聚焦中國”系列活動演出期間,項目海報和宣傳片在愛丁堡市中心著名的皇家一英里、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總部等重要街區亮相。“魅力上海”上海城市形象片和宣傳手冊也在各個演出場地亮相,呈現一系列上海都市文旅IP。
上海也向世界文藝界發出了誠摯邀約。黃浦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玉峰表示,自2018年環人民廣場區域正式定名為“演藝大世界”以來,演藝大世界以上海市1/5的劇場數、1/3的座位數,貢獻了全市1/2的演出量,成為中外戲劇合作交流的最佳呈現地。未來期待與愛丁堡藝術節達成更多合作,也歡迎大家來到上海黃浦,體驗不一樣的演藝生活。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總裁李明表示,上海是世界觀察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誕生并成長于上海,作為國家級綜合性國際藝術節和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我們期待在未來更好地與世界各地的藝術節、藝術機構聯動合作,將優秀的中國作品在國際主流藝術舞臺進行集中展示和推廣,講好中國故事,演繹上海精彩。
2024愛丁堡“聚焦中國”系列活動在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處、中國駐愛丁堡總領事館的支持下,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承辦,上海城世品牌發展中心協辦,演藝大世界特別支持。
上一條:吳一龍:醫生成才之路漫長且艱苦,請做好20年“磨刀工”的準備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