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大廠人理財降級,從海外置業到銀行定存
從投資海外房產暴賺近百萬,到轉向大額定存和儲蓄險,大廠人Amy的理財方式,在這兩年來了個180°大轉彎。
同樣做出轉變的還有同為大廠人的圓圓。圓圓一度被基金“毒打”,最近,為了提前還貸她開始“割肉”離場。和曾經有點閑錢就放進基金一樣,現在但凡有點閑錢,圓圓全部用來提前還貸。
在圓圓看來,如今很難找到比還房貸收益更高的理財方式了,“新房利率不斷下行,存量房不僅虧了房價,利息也比別人虧了很多。”
存款利率的頻頻下調,不僅讓年輕人意識到存款理財的收益越來越低,而且作為高薪群體代表的大廠人,其理財焦慮更甚。降薪、裁員、35+紅線下,不少大廠人寄希望于用理財收益來對沖職場突發狀況,更有人憧憬掙夠一筆錢并通過理財直接fire。
在互聯網行業鼎盛之際,大廠人離上述理財夢并不遙遠,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都不需要在理財上花大力氣。手握股權獎勵的大廠人一邊等著跟公司一起飛升,一邊通過購買房產,滿足自住和實現資產增值的需求,最多再搞個基金定投,或為自己賺錢零花,或為下一代儲備些教育金。
但經過了2022年中概股暴跌后,越來越多的大廠人不再為期權/股權買單,他們更希望握緊實實在在到手的現金。與此同時,理財市場的震蕩也在加大,樓市持續下行……投資稍有不慎,中產也可能一夜致貧。
阿里人大許正是其中之一。2020年,剛入職不久,大許就擁有了自己的境外銀行賬戶。“大廠人深受銀行和券商的喜愛,甚至上門協助我們辦理海外銀行賬戶和開通了美股證券賬戶。”炒股四年,大許仍在“交學費”,“成也美股,敗也美股”,剛剛過去的一周,大許把去年從美股市場賺的十幾萬統統還了回去。
理財市場一片動蕩下,大廠人的理財觀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比起此前在股市和房產上的激進投資,如今的他們,更傾向于收益穩健、申贖靈活的理財產品。
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中,穩定勝過一切冒險。
01
與Amy理財觀念轉變一同到來的,還有她下降的工資,這進一步加深了她的財務焦慮。
2016年就進入大廠的Amy,趕上了互聯網行業的高速發展,從產品專員一路晉升到高級產品經理,從一個小小的模塊開始到負責一整條產品線。在不同大廠之間輾轉了8年的Amy,年薪最高的時候達到過60萬元,但現在卻大不如前,比起曾經三年攢下100萬,“現在一年攢20萬都費勁。”
工資下降也直接影響了Amy在理財上對抗風險的能力。在經歷了海外置業的不確定性后,擔心“越理財越少”的Amy直接選擇了最保守的大額定存。
如今面對存款利率下滑,Amy把作為應急金的30萬元活期存款挪了出來,全部買成儲蓄險。“賺錢難的情況下,更要認真對待賺到的錢。父母身體還算健康,暫時也不需要這么多流動資金了。”Amy購買的儲蓄險需要分15年提取,每年3.5%的利息,在她看來,這已經超過了當下房價、基金、股票、銀行大額存單的漲幅。
面對存款利率下調,和Amy一樣“挪儲”的年輕人不在少數,與此同時,不少背著高存量房貸的大廠人,也把提前還房貸也當作*理財方式。
在圓圓看來,如今很難找到比還房貸收益更高的理財方式了,“新房利率不斷下行,存量房不僅虧了房價,利息也比別人虧了很多。”
2019年上車北京“老破小”的圓圓,房子5年時間跌去了100萬元。當提前還了*筆50萬元,圓圓就算了下,利息大概節約了70萬元左右。
圓圓還貸的錢,除了來自自己和老公的存款、年終獎外,還有一部分則來自基金“割肉”。圓圓是在2021年的高位跟風買的基金,非但沒有拿到預期收益,反而把本金套住了。為了回本,圓圓從原本的20多萬元補到了近60萬元,虧損也由一開始的幾千到現在虧了20多萬元。“現在的行情,回本是不太可能了,還不如拿出來還貸。”
對于圓圓們提前還貸的做法,同樣背著近200萬元房貸的大許,則完全不認同。“房貸掛鉤LPR,最近幾年明顯是利率下行周期,*選擇應該是用低風險的理財來對沖房貸利息。”大許的信心來自過去一年的成功經驗,過去一年,大許將手里的175萬元存款進行了多元化投資,總收益13萬元。
但就在一周前,面對美股的史詩級崩盤,大許的心態也崩了。去年靠美股賺到的13萬元,僅一周的時間,大許就還回去了。
作為大許去年理財收益*的部分,大許今年將美股加倉到了60萬元。“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納指已經跌沒了10%。”大許的賬戶也在短短一周內蒸發了10多萬元。
02
對于大廠人而言,理財曾經是件很容易的事。一邊手握股權,一邊把賺來的錢投進房市,然后坐等資產翻倍。只是伴隨著互聯網和樓市的紅利的逐一消退,理財也成了大廠人的難題。
對于沒能提前布局而錯過英偉達,大許至今都覺得遺憾,“我作為從業者,對于英偉達的起飛是有感知的,心里閃過念,但最終還是錯過了。”
但對于在股市上交“學費”這件事,大許卻不后悔。“最多的時候曾一次性虧了20萬元,但這并不影響我第二年把包括年終獎在內的50萬元全部投進去。”
對于自己去年在股市的表現,大許很滿意。過去一年,大許將手里的175萬元存款進行了多元化投資,總收益13萬元。其中60萬元用以購買R2級銀行理財產品,收益1.6萬元。40萬元進行了國債逆回購,收益1.1萬元。美股30萬元收益11.5萬元,黃金10萬元收益1.2萬元,債基15萬元收益0.6萬元。
于是,在看到好幾個同事提前還貸的時候,大許總會勸上幾句,“房貸掛鉤LPR,最近幾年明顯是利率下行周期,*選擇應該是用低風險的理財來對沖房貸利息。”
如今,大許的身上也背著近200萬元的房貸,不過也正是因為買房用錢,在基金投資上,大許在被套牢前盡數清倉了指數基金。但同樣的幸運卻沒有降臨到圓圓身上。
對于擁有大額財富且工作忙碌的大廠人而言,基金定投一度成為必備的理財方式之一,不少基金經理也被奉上神壇。
把“房貸是普通人能接觸到的*金融紅利”奉為圭臬的圓圓,手里一有閑錢就會投到基金里。“那時行情好,身邊的同事們幾乎沒有不買基金的,午休的時候都在聊漲了多少。”就算是完全不懂基金,圓圓跟風買的幾只網紅基金也一路飆紅,“每個月都有錢進賬,少則兩三千,多則五六千。”
但很快這種閉眼掙錢的日子就結束了,2022年開局,年輕的新基民們迎來了市場的“毒打”。圓圓不僅把賺的錢都賠了回去,保本都成了問題,在“回本就解套”的執念下,圓圓陷入了“越補倉虧越多”的漩渦,最終投進去了近60萬元。
“這幾年一直想割肉,但又不甘心,只能等行情。我老公勸我放在那里別管了,但我還是時不時會打開看一下,每看一次虧一點。”其中一只曾經的網紅基金跌幅達到了近60%,“如果當時選擇提前還房貸,還能節省幾十萬的利息。”
在圓圓因為剛需買房的2019年,Amy也攢下人生*個100萬元。當時受疫情影響,北京房價有所跌落,有同事把這解讀為階段性抄底好機會,勸她抓緊在北京買房,但Amy堅持認為當下的高房價難以為繼。
“北京不僅房價高,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都高,就算是寸土寸金的香港,首付比例也只有10%,貸款利率更是遠低于北京。”于是,Amy把目光放在了海外房產上,“真的研究下來會發現比起北上廣,國外的房子真不貴,有些租金收益回報也很高。”
100萬元在北京買房杯水車薪,在迪拜卻變得綽綽有余。“來迪拜撿垃圾都可以賺錢。”彼時,一個大廠同事的表姐正在做海外移民和置業的相關生意,在同事的牽線搭橋下,Amy對世界各地的房產市場有了初步了解,最終將目光投向“世博會之后一定會暴漲”的迪拜。
“迪拜租售比高,房子又送裝修,還有中介幫忙打理,持有成本只有物業費。”在Amy看來,每月1萬多迪拉姆的租金收入,剛好夠還房貸,相當于0月供。
2019年,Amy在迪拜買了總價154萬元的房子,首付20%。但到了2020年的時候,迪拜的房子非但沒有起飛,反而迎來了低谷期。人出不去,Amy只能通過線上跟中介聯系,想要賣也找不到接盤俠。
03
你不理財,財不離你,越來越明白這一點的大廠人,在理財上也變得越來越保守。
Amy算是幸運兒,吃到了俄烏沖突的紅利,一些俄羅斯的有錢人也跑到迪拜買房,推動迪拜房價大漲。2022年1月,Amy付了最后一筆77萬元的尾款,立刻把迪拜的房子轉手賣了出去,一共賣了250萬元,凈賺96萬元。
如今,Amy的朋友圈里有很多不知道什么時候加的好友都在賣房,甚至有幾個是曾經的大廠同事,也都賣起了海外的房子。
從Amy的朋友圈里看,迪拜的房子依然搶手,但如今她卻不敢再出手了。“迪拜房子的物業費非常高,*的物業費,一年也有10000多人民幣。雖然我這次賺到了錢,但我不認為我能賭對下一次。”
賣房的錢還沒到手,受不了理財高風險刺激的Amy就盯上了大額存單。“四大行不在我的考慮內,年化利率太低,地方銀行利率高,有些村鎮銀行甚至超過了4%。”最終出于對穩定性的高需求,Amy選擇了2家年化利率4%的地方銀行,將80萬元定存了五年。另外20萬元買了年化利率4.12%的養老儲蓄類理財產品,收益更高且可隨時取出急用。
比起海外炒房和其他高風險理財,Amy很清楚這點錢連“蒼蠅腿”都算不上,但在她心里“穩定壓倒一切”。
和兩年前地方銀行追著自己買大額存單不同,如今的大額定存要靠“搶”的。為了能夠找到收益較高的“漏網之魚”,Amy時不時就盯著銀行大額存單轉讓的界面。與此同時,Amy在社交平臺上也看到過倒賣大額存單的黃牛,但因為擔心不靠譜而作罷。
去年被美股成就,今年被美股重傷的大許,為了分散風險,還以中短債的方式進行低風險理財,“去年理財收益*的部分就是美股了,今年我又加大了投入……此外中短債今年漲了快7%,已經超過房貸了。并且理財的流動性也遠遠好于房產,就算犧牲一點收益也值得。”
直到一周前,大許開始變得不再像去年一樣篤定。他一邊用長期投資價值安慰自己,一邊又忍不住分散風險。為了預防下一次暴跌,目前大許已經把杠桿類的ETF期權都卸掉了,并且把倉位都換到了正股上。
與此同時,大許還把更多資金分散到更為穩定的R2級銀行理財產品上。在“做時間的朋友”的同時,大許也開始考慮提前還貸了。
還貸不能躺贏,但不還感覺躺虧。和曾經有點閑錢就放進基金一樣,現在但凡有點閑錢,圓圓全部用來提前還貸。
圓圓之前的理財雖然保守,但也算百花齊放,股票、基金和余額寶中都放了一些,現在除了基金里剩下的還有幾只虧得多的,其他都清零了。“一旦有急事需要用錢就清倉,也算再給我點割肉離場的勇氣。”
上一條:21家基金公司“進駐”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