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上海數字創新大會召開“數字x2B;生活”分論壇,餓了么攜手曹楊發布“陽光
5月15日,第四屆上海數字創新大會“數字+生活”分論壇暨第二屆蘇州河現代城市服務論壇舉辦。論壇上,餓了么與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攜手打造的“陽光社區”項目正式亮相,該項目作為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標志著數字化服務在居民生活中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

歷經一年的精心籌備與建設,“陽光社區”項目借助互聯網新經濟產品技術的創新,為居民帶來了一系列數字化體驗。其中,“陽光菜場”、“陽光集市”等業態的數字化轉型,不僅豐富了居民的生活選擇,也提升了商業品質。此外,“陽光助老”、“陽光公益”等項目的推出,更是彰顯了社區的溫暖與歸屬感,構建了一個線上線下融合、生態宜居的“數字家園”。
在“陽光社區”項目的推動下,曹楊新村街道的“桂巷陽光菜場”數字化上線后,短時間內便取得了顯著成效。據統計,三個月內菜場的客流量上升了10%,整體銷售量提升15%,線上月銷量更是高達1000單。餓了么通過整合“共享供應鏈+社區前置倉+即時履約服務”能力,助力社區菜場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成為市民生鮮購買的主渠道。
老年助餐問題一直是社區服務的重點。今年4月,武寧片區長者食堂在餓了么App上正式上線,老年居民通過簡單的注冊、綁定操作,便可享受送餐上門服務,并領取助老補貼。此舉不僅解決了老年居民的用餐難題,也擴大了食堂的服務范圍,深受老年居民的喜愛。
除此之外,“陽光社區”項目還涵蓋了陽光早餐、外賣買藥醫保支付以及關愛兒童心理健康的未愛小屋公益項目等,全方位覆蓋了居民的生活需求,讓居民深刻感受到了數字化轉型對社區生活品質的提升。
當前,數字化正以其獨特的優勢,打破時空界限,提高服務資源的普惠化水平,助力打造高品質生活。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生活服務業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也印證了這一點。隨著平臺搭建、主體鏈接、信任促進、數字化營銷、服務場景創新等方面的不斷發展,生活服務業的數字化征程正在不斷加速,為美好生活注入更多活力。
此外,論壇現場,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分享了關于《城市生活服務業人員的居住與就業》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針對普通勞動者和靈活就業者的保障房政策建議。同時,“15分鐘數字生活圈構建與創新”主題圓桌對話也吸引了眾多嘉賓的參與,他們共同探討了數字技術如何引領城市走向更加智能、便捷、綠色的未來。盒馬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丹則以《本地即時電商服務的創新實踐》為主題,深入剖析了本地即時電商平臺在數字化趨勢下的新服務、新洞察,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上一條:吸高壓氧提高學習成績?當心適得其反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