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22歲男生眼球被腫瘤頂出眼眶,長征醫院為他成功“拆彈”
在“彈丸之地”的眼眶中,容納2.4厘米左的眼球剛剛好,可劉先生眼眶內還藏著一個2.5×2厘米腫瘤,向下騎跨在視神經上,使視神經移位,將眼球頂出了眼眶,隨時有失明的風險。海軍軍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眼科專家在為他成功拆除了這一“定時炸彈”,劉先生不僅眼球運動恢復正常,視力也得到提升。
劉先生來自海南,今年22歲,2個月前發現右眼明顯突出,眼球上轉、外轉受限、視力下降、視物重影、流淚等不適癥狀。當地醫院的MRI檢查結果,讓劉先生懵了,原來他的眼球突出是因為眼眶內有一巨大腫瘤,已經嚴重壓迫視神經。“醫生認為,如果切除腫瘤,視力難保”。劉先生面臨著兩“難”選擇,一是保守治療,在焦慮中等待失明;二是冒險一搏,接受手術治療,但同樣面臨著視力喪失和嚴重并發癥發生。心有不甘的劉先生經過多方咨詢,得知上海長征醫院眼科教授魏銳利是治療眼眶腫瘤的權威專家,便來到上海尋求最后的希望。
“醫生,他的父母親都是聾啞殘障人,且家族里大部分也都為聾啞人,小伙兒是家族里唯一的希望,您一定要救救他。”劉先生的親戚告訴魏銳利。檢查發現劉先生的這個腫瘤不僅長在眼睛最深處眶尖部,且騎跨在視神經上,并與視神經、下直肌關系緊密。
魏銳利介紹,眶尖部被認為是眼眶外科的“手術禁區”,更不用提與視神經粘連緊密的腫瘤了。眶尖部位極其狹窄、深邃的空間,90%以上支配眼部的神經、血管均從此處進入眼眶,且與海綿竇、頸動脈緊密毗鄰,因此,在這個極其復雜的解剖區域中,即使是很小的腫瘤也會導致嚴重病變,特別是對視神經的影響。整個腫瘤摘除過程猶如在眼眶中拆除“定時炸彈”,醫生就像“拆彈專家”,稍有不慎即可能發生意外。

“小伙子這個病情確實十分棘手,位置太刁鉆了。”魏銳利說,因為腫瘤位于眼球的后面,眼眶又是一個骨頭包繞的眶腔,手術既要取出腫瘤,又要減少對眼球,特別是視神經的影響,要盡可能保留視力、保留眼球運動功能,無論是經結膜還是經皮膚手術,都不好摘除。魏銳利帶領團隊經過反復仔細地查看劉先生病歷與CT、MRI影像資料,研究討論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由于腫物較大,術中難以暴露,決定從外側骨壁入路,即外側開眶,將腫物與內部組織充分剝離,摘除瘤體。
經過與患者充分溝通,在麻醉科保駕護航下,眼眶內的“拆彈”緊張開始。術中發現,腫物與周圍正常組織粘連緊密,多條神經及它們的滋養血管,就像一張密集的蜘蛛網纏繞表面。魏銳利小心翼翼分離腫瘤,安全地把腫瘤一點點地從眶尖部完整剝離摘除。
“像劉先生這種長在眶尖深處的腫瘤,采用常規的前方入路,暴露困難,且難以完整切除,一般可采用外側開眶手術。”魏銳利介紹,這種手術,需要截取外側壁骨瓣,切開腫瘤對應位置的眶筋膜,仔細分開直肌間的肌間膜進入肌錐內,經過精細剝離,就能將腫瘤一舉拿下。
“整個手術過程僅在方寸之間,過程如臨深淵,充滿了驚險和挑戰,但為了患者的光明,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魏銳利欣慰地說。術后劉先生眼球運動恢復正常,視力也得到恢復,外觀上與左眼對比并無二樣。病理檢查證實:患者右眼眶內腫物是海綿狀血管瘤。
作為國內的知名眼眶病專家,魏銳利在眼科臨床一線工作30多年,長期致力于眼眶腫瘤的臨床研究,已完成各類眼眶病、眼腫瘤手術九萬余例。他提醒:“眼部腫瘤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癥狀,如果出現眼球外突、視力下降、眼球運動障礙及眼睛不明原因充血、水腫、流淚等情況,應及時到專業眼科醫院就醫,一旦確診為占位性病變應及早手術,以免造成無法挽救的結果。”
上一條:中國貿促會:1月全球經貿摩擦指數同比明顯下降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