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我每晚十點回家,驛站九點關門,豈不是永遠拿不到快遞?”人才公寓里的煩惱
“快遞都放到驛站了,我每天晚上10點到家,驛站9點關門,豈不是永遠都拿不到快遞了?”
“作為一名獨居女青年,我當初選擇入住這個社區,就是看中了這里的門禁刷臉做法。不允許快遞外賣上樓,讓我很有安全感……”
今天上午,在閔行區莘莊鎮,城開?莘社區的黨群服務站里,一場事關社區治理的大討論熱鬧上演,青年租戶代表與運營管理方、職能部門負責人等坐到一起,針對當前遇到的“快遞不能上樓”等問題各抒己見,希望議出共識和辦法,也議出“青年人、新市民”心中的“理想家”。

據介紹,作為上海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制度出臺后首批上市供應的項目之一、閔行區首批認定掛牌的人才公寓,城開?莘社區是一個集 2562 套公寓、綠地、商業于一體的新型居住社區,租戶主要為科研院所、重點企業的“80后”“90后”“新上海人”群體。運動、萌寵、文化、社交4大生活場景的營造,讓這個活力社區深受年輕人喜愛。
啟用兩年,城開?莘社區的租客已達4000名左右,入住率超99%,且還有不少人在排隊等候。
不過,隨著人氣越來越旺,一些管理難題也浮出水面。在最近一次的滿意度調查中,有關方面發現,在快遞外賣、停車管理、寵物問題等方面,青年租戶真正的需求和現有的部分社區管理制度還無法達成匹配和共識,需要協商制定新規則。
為破解新型居住社區“管理單位多元、利益訴求多樣、協商共治困難”等問題,莘莊鎮提出,把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在人才公寓里構建起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需求表達、議題選擇、利益協調、議事協商等一系列機制,探索建立黨建引領新型居住社區治理模式。
在城開·莘社區,該鎮以黨群服務站為載體,吸納租戶代表、項目業主方、運營主體、政府職能部門、初心合伙人等多方力量,成立社區治理籌備組,推進社區民主協商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希望打造“黨建引領有力、自治管理有序、社區服務有愛”的人才公寓治理樣板。
今天的大討論,正是社區治理籌備組召開的第一次議事會。其中,針對“外賣能不能上樓”問題,各方代表各有立場,暢所欲言,討論得十分充分。
青年租戶小錢說,“我是去年住進來的,很喜歡這個年輕而成熟的青年社區。但入住后發現,外賣不能上樓,只能自己下樓取,這一點讓我感到很遺憾。”他建議,可以對一批相對固定的快遞小哥進行審核,數量大約在20名左右,讓他們也可以刷臉上樓送快遞。
但管理方負責人又提出另一個麻煩:“大部分年輕租戶白天不在家,快遞送上樓也只能堆在門外,而公寓走廊本來比較窄,無序堆物,既影響環境整潔和出行往來,還會帶來消防安全方面的隱患……”
討論越來越熱烈,短時間很難達成共識。不過,后續,經過幾輪意見收集和民主協商,社區最終將形成“最大公約數”的做法和制度。
今天的活動現場還邀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高校院所等各界人士的參與。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社會工作系的專家對整場活動作了點評。
有關專家表示,這場社區大討論的成功舉辦,是莘莊鎮堅持以黨建引領推動基層協商落地落實的生動實踐。在黨建引領“新引擎”下,建立符合新型居住社區治理需要的自治共治模式和議事協商決策機制,解決了“誰來引領”“怎么引領”“引領什么”等問題,不斷把黨建引領優勢轉化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勝勢。
上一條:健康睡眠人人共享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