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低空經濟概念股暴漲,飛行汽車“展翅待飛”
3月13日,同花順飛行汽車指數早盤曾一度急劇拉升,漲超2.76%,至1172.07,尾盤報收1144.65。自2月6日以來,飛行汽車指數一路從728.05上漲至3月13日收盤的1144.65。
概念股中,中信海直錄得2天2板,萬豐奧威(002085.SZ)3天2板,天成自控(603085.SZ)盤中觸及漲停,臥龍電驅(600580.SZ)、商絡電子(300975.SZ)等股價均大漲。
近段時間以來,eVTOL一直是資本市場的熱點,eVTOL所飛行的低空區域,被視為一個新的萬億級規模量級躍變的產業空間,蘊含著廣闊的應用和前景。
簡單來說,低空經濟是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消息面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打造“低空經濟”新增長引擎。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至少有17個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低空經濟”一詞,低空經濟成為全國熱點。
另一方面,馬斯克投資的飛行汽車公司Alef Aeronautics表示,其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Alef Model A已經獲得了2850多份預訂單,創下新的紀錄。這也超過了波音、空客和大多數電動垂直起降飛機的總和。若成功交付,Alef Model A將成為歷史上最暢銷的飛機。
“低空經濟”正成為資本市場、產業端、政策端的共同熱詞。據浙商證券研報梳理,截至2022年底,我國有低空經濟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以及新三板掛牌公司共38家,營收合計達到415億元。
產業鏈與通用航空高度相關
在業界看來,低空經濟將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主體,以無人機產業為主導。
若從產業鏈角度觀察,低空經濟與通用航空相似,中上游與航空器制造相似程度較高,下游運營保障和行業應用,通用航空業有諸多可以借鑒的地方。
在上游環節,涉及復合材料、金屬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參與其中的多為航空材料公司,如廣聯航空、中航光電(002179.SZ)、航天電器(002025.SZ)、全信股份(300447.SZ)等上市公司。
近期,王子新材股價異動,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回應,子公司寧波新容生產的薄膜電容器是基礎電子元器件,具有廣泛的應用空間。eVTOL是介于汽車和通航之間的新一代航空器,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在產業鏈中游環節,近21個交易日,臥龍電驅股價上漲50.3%。市場人士認為這與這波低空經濟行情相關。
2022年9月臥龍電驅與中國商飛合作,聚焦航空電動力系統研發領域,聯合開展電動航空技術研究與產業化應用。
在整機集成環節,美股上市的億航智能是“根正苗紅”的低空經濟企業,旗下EH216-S是全球最快標準適航證的eVTOL。
其他上市公司仍處于早期研發或試驗階段,但股價早已出現異動。
其中,萬豐奧威在這波低空經濟股市行情中漲勢明顯,2月6日萬豐奧威股票漲停,報收5.17元,隨后股價一路向上。截至3月13日收盤,萬豐奧威報收11.36元,股價已經翻一番。
萬豐奧威以汽輪業務起家,2020年,公司收購鉆石飛機進入通用航空領域,2022年通用航空業務營收超過20億元。
市場認為,推動萬豐奧威股價一路上漲的是一紙公告,彼時公司宣布與全球知名汽車廠在eVTOL領域展開合作,并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由此也引發市場對其蹭熱度之嫌。
萬豐奧威在低空經濟的動作頗受機構關注,公告發出之后,萬豐奧威先后接受了5次調研,僅3月11日,便有36家基金集體調研萬豐奧威。
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萬豐奧威稱,技術層面,萬豐飛機在低空領域通航整機設計研發、發動機制造、新材料開發應用和整機先進制造領域具備領先優勢,在適航認定層面,萬豐在中國民航局和FAA、EASA等有經驗。
商絡電子參股的億維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則專注于載人eVTOL研發、制造。3月12日,商絡電子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億維特原型機已按照計劃進行首飛前的吊飛測試,測試后將進行首飛,首飛時間和是否首飛成功存在不確定性。
eVTOL航線運營試點
根據浙商證券研報梳理,截至2022年底,我國有低空經濟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以及新三板掛牌公司共38家,其中開展有人機業務的公司有25家,開展無人機業務的有13家,這38家公司營收合計達到415億元,較2021年增長7%。
其中,低空業務營收排名前五名分別為:中直股份、洪都航空(600316.SZ)、中無人機(688297.SH)、航天彩虹(002389.SZ)、萬豐奧威。在業務收入構成上,航空器制造占比87.6%、飛行服務占比6.8%、保障服務占比5.6%。
除此之外,低空經濟一級市場融資活躍,商業化進程提速。近期,沃蘭特航空便宣布完成億元級A輪融資。御風未來、沃飛長空、倍飛智航等均在2023年先后完成新的一輪融資。
有了資本的加持,eVTOL公司先后開展落地運營探索。近期,峰飛航空5架盛世龍eVTOL從深圳蛇口郵輪母港起飛,20分鐘后抵達珠海九洲港碼頭,海灣距離約55公里,這是全球首條跨海跨城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線的公開首次演示飛行。
“eVTOL應用探索過程應該先跟低空旅游結合起來,然后逐步向區域擺渡、城際擺渡,甚至機場與機場的聯通,最終實現飛行汽車的商業化運營。”南湖陸空協同立體交通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徐福龍談到。
此次全球首條跨海跨城eVTOL航線正是由東部通航運營。東部通航方面稱,將使用峰飛航空盛世龍實現深圳至珠海往返點對點擺渡,規模化運營后價格預估每人200-300元。
除此之外,通用航空運營公司中信海直也在籌備eVTOL運營工作。“公司已經與多家eVTOL公司接洽并建立了合作關系。公司目前主要負責eVTOL運營網絡搭建的探索。未來將在完成飛行器的安全性等多方面驗證后方可根據用戶需求打造多樣的應用場景。”中信海直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
受益于低空經濟概念,中信海直自2月5日起,股價一路上漲,近21個交易日上漲79%。
據清華大學教授張揚軍預測,至2025年,主要處于飛行汽車的1.0發展階段,載物eVTOL開始規模化應用,成為城市和城鄉低空物流的載運工具;2035年之后,載人eVTOL開始商業化應用,成為低空智能出行的載運工具。
“eVTOL就像20年前的AI一樣,還處在萌芽階段。”深圳某飛行公司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上一條:蘭州民眾搶“鮮”布“春景”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