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又跳水了!什么原因?
大盤全天震蕩調整,三大指數均收跌,上證50指數再創調整新低。北證50指數延續調整大跌超7%,逾百股跌超10%。

盤面上,拼多多概念股集體走強,天音控股、若羽臣、嘉誠國際漲停。第三代半導體概念股表現活躍,民德電子、甘化科工、天富能源漲停。充電樁概念股開盤沖高,永貴電器、利和興、泰永長征漲停。下跌方面,房地產板塊持續調整,城建發展接近跌停。
板塊方面,貴金屬、拼多多概念、第三代半導體、煤炭等板塊漲幅居前,房地產、時空大數據、中藥、供銷社等板塊跌幅居前。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3900只個下跌。
截至收盤,滬指跌0.55%,深成指跌0.91%,創業板指跌1.06%。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7750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22億。北向資金全天凈賣出50.8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賣出19.84億元,深股通凈賣出30.96億元。
多只權重股走勢承壓
今日,A股大盤繼續承壓。不過,小盤股風格突出的國證2000指數、中證1000指數等股指的表現相對強硬一些。可以看出,當前存量博弈的資金依然更熱衷于小盤股的操作策略。
相比之下,權重股較為集中的深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的表現較為疲軟,盤中跌幅一度逾1%,且漸有挑戰前期低點的態勢。具體個股方面,寧德時代盤中跌幅擴大至3%,股價創2021年3月以來新低。中國平安、郵儲銀行、中國太保、平安銀行、隆基綠能等也跌超2%。
拉長時間線看,以近2個月行情統計,上證50、滬深300指數分別下跌約5.9%、4.9%,跌幅遠超市場其他的主要指數。具體個股方面,同樣以近2個月行情計算,總市值超1000億元的個股中,累計共有31股跌幅超一成,整體占比近四分之一,其中,工業富聯、中興通訊、隆基綠能、通威股份跌幅均在20%以上。
至于權重股走勢承壓的原因,主要還是市場目前陷入一個真空期,核心主線尚不明確,板塊輪動不斷加速,在這種追求短線彈性的資金動向下,有兩類個股的表現低于預期:一是缺乏產業催化劑的中大市值品種,二是藍籌股等前些年一度火熱的茅系列品種成為短線熱錢轉向的犧牲品。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充分調整后的權重股的價值其實更為突出。當藍籌股、權重股在近期的再度回落以及相對應的小盤股策略的火爆,就意味著市場正在醞釀著一個新的周期。因此,對當前A股市場的走勢來說,既要看到小盤股優先、藍籌股下沉的盤面特征,也要看到歷史周期背后的輪替規律。
外資正借道增持
從資金面看,北向資金今日再度大舉賣出50億元。不過,北向資金并不能完全反應外資對A股的態度,從另一個角度看,不少外資正在借道增持。
近期ETF規模不斷攀升,逼近2萬億元關口。Choice數據顯示,近一個月以來,全市場ETF規模增加317.25億元。其中,華夏上證50ETF、華夏科創100 ETF、易方達滬深300ETF等多只寬基ETF規模增長超30億元;華夏恒生互聯網ETF、廣發港股創新藥ETF等多只行業ETF規模增長超10億元。
在ETF發展火熱的過程中,巴克萊銀行、瑞銀集團、美盛投資等外資身影頻繁出現。
如11月中旬上市的易方達上證科創板100ETF中,第一大持有人為外商獨資的安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持有份額為544.20萬份,持有比例為1.21%;華夏中證港股通內地金融ETF中,瑞士銀行集團持倉一度達2000萬份,持有比例34.52%;巴克萊銀行持倉一度達1000萬份,持有比例17.26%。
從原因來看,外資機構借道ETF持續加碼A股,主要是認可A股的中長期投資價值,在市場調整過程中,ETF有助于避免個股選股難題及波動風險等問題,由此成為部分投資者逆市布局工具,尤其是在市場底部入市積極性更高。公募排排網產品經理徐圣雄分析稱,中證2000ETF、上證科創100ETF、風格指數ETF、細分主題指數ETF等創新產品的頻繁落地也是推動外資加碼的原因。
從影響來看,外資機構借道ETF布局中國資產將對A股影響深遠。徐圣雄表示,這不僅可以為A股注入更多增量資金,提升A股市場流動性;還有助于A股市場價值發現,價值投資在A股市場的有效性會提升;并提高A股市場的國際化水平,從而吸引更多外資流入A股。
A股慢牛可期
最后,來看一下機構最新研判。
昨日晚間,半夏投資李蓓最新文章稱,A股這樣一個市場,藍籌的估值是足夠低,賠率是足夠高的。當前政策持續加碼,下跌趨勢已經止住,階段性的均衡已經形成,只需要耐心等待,政策的優化和加碼,市場走出趨勢,強化信心。
展望后續政策,華安證券認為,2024年政策端依舊堅定不移去風險,與2023年最大變化是路徑更加清晰可循。尤其是202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理順了自上而下金融管理體制機制,更有利于防范化解風險。而對于三大風險的處置,2023年已經明確了處置的方向,甚至具體路徑,因此不會有黑天鵝事件沖擊,系統性風險擔憂逐步解除。具體而言:
其一,財政政策有望靠前發力,仍是穩增長的主要抓手,力度高于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中,降準、降息幅度或弱于2023,但寬信用成色有望更進一步。
其二,產業政策將全力支持科技創新,重點方向是集成電路、數字經濟、新能源、醫藥生物。同時地產繼續出清,但防范系統性風險。
其三,為活躍資本市場,政策將注入增量資金活力。2024年有望看到中長期資金入市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如進一步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穩市、放寬外資戰投準入、完善量化監管新規;融資端將繼續完善分紅政策、優化股息紅利稅收政策等。
基于多維度判斷,華安證券認為,2024年的A股整體漸入佳境,慢牛可期,成長科技主線引領全年,消費類有望在經濟企穩后占優。在經濟尚未有顯著起色之前,成長風格整體占優,電子、通信等行業是優選。伴隨地產企穩,服務類消費顯著向上,經濟修復步伐進一步夯實后,消費風格有望逐漸占優。
上一條:年內2000余只理財產品被提前終止業績不達預期和規模下降成主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