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山西大同渾源縣發揮資源優勢——三大產業惠農增收
金秋時節,在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黃芪種植面積最大的官兒鄉山坡上,生活在大山里的芪農們又開始上山采刨黃芪了。官兒鄉穆家莊村支部書記翟瑞告訴記者,今年剛刨的鮮芪每斤12元左右,有的芪農每天能采刨40多斤,整個秋天收入在2萬元以上。

渾源縣被稱為“中國黃芪之鄉”。黃芪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主導產業,近年來已遍布10個鄉鎮。全縣宜芪面積39.5萬畝,有芪面積28萬畝,規范化種植面積達到23萬畝,年可采刨鮮芪2500萬公斤,黃芪全產業鏈年產值達5億元。黃芪從以前的“土藥材”變成了如今的“金疙瘩”,3萬多戶芪農靠著黃芪走上了致富路。
“皮松肉緊核桃皮,金井玉欄菊花心,這是恒山黃芪獨有的特色……”在位于黃芪文化園的中國恒山黃芪博物館內,講解員穆文婷正向游客介紹渾源黃芪的歷史與文化。黃芪文化園的建設助推了黃芪產業不斷壯大,由黃芪衍生出的系列產品黃芪羊、黃芪茶等一大批產品延伸了黃芪產業鏈條,擦亮了恒山黃芪的金字招牌。
近年來,渾源縣堅持將發展產業作為重中之重,發揮農村優勢產業主導地位,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黃芪和涼粉等產業,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破題點”,闖出了一條產業驅動、惠農增收、全民受益的“以產興農”新路徑。
北岳恒山腳下,渾源縣全新打造出一條“探岳之旅”鄉村旅游線路,以東坊城鄉荊莊大云寺、李峪“青銅器遺址”“六郎城”“穆桂英點將臺”為起點,綿延80公里,經過東坊城、青磁窯、千佛嶺、王莊堡4個鄉鎮25個村莊,一路山川逶迤、樹木掩映。渾源縣鄉村振興局局長趙涌濤說:“我們力求通過這樣一條線路將圍繞恒山的多個景點串聯起來,帶動沿線一些交通不便但具有特色的村落發展,讓渾源的農民也能吃上‘旅游飯’。”
進入旅游旺季,東葫蘆頭村鄉村旅游火爆,自駕前來休閑體驗的游客賞風景、品美食、放松身心。東葫蘆頭村黨支部書記宋利說,村民們有的開農家飯館,有的辦露營場地,還有的售賣山貨,增加了不少收入。
到渾源旅游,少不了要嘗一嘗這里的涼粉。涼粉是渾源縣一塊金字美食招牌,以“入眼清亮、入手筋顫、入口滑嫩、入胃涼爽”為特點。目前全縣從事涼粉的企業和個體戶有200多家,夏季涼粉攤點達800多家,從事涼粉產業經營及輻射的勞動力達1萬余人,近三分之一的農戶從中受益。
為壯大涼粉產業,渾源縣投資5500多萬元建設涼粉文化園,目前工程已近尾聲,這是渾源縣精心打造的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產業骨干項目之一。據悉,涼粉文化園建成后,將致力于打造農業生產—加工商貿—鄉村旅游三位一體的縣域經濟綜合產業體系,形成優質土豆規模化種植、精制土豆淀粉標準化加工、特色渾源涼粉集約化生產、涼粉系列產品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的現代農業產業格局。
渾源縣委書記高瑩告訴記者,渾源縣將緊緊牽住產業發展這一“牛鼻子”,積極發揮本土特色優勢,持續壯大文旅、黃芪、涼粉三大富民產業,讓更多農戶錢包鼓起來,鄉村風光美起來。
上一條:城市日:新城蝶變美如畫丨世界城市日倒計時3天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