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假期一起“拍一拍”
做好春節養生,除了吃得健康,生活作息、日常運動同樣重要。農工黨黨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張晉認為,春節養生不能單純防止寒氣侵襲,還要著眼于如何避免內熱的產生。
“有些人會因為怕冷,穿得過于厚實,這種做法雖然能阻擋外界寒氣,但也會導致體內熱量難以散發,形成內熱淤積的狀態。尤其是在干燥、寒冷的冬季,外部環境易讓人心浮氣躁,進而引發心火、肝火等問題。”張晉表示。
內熱一旦產生,身體需要通過某種方式散熱,出汗是常見的途徑,而出汗也需講究時機和方法。張晉提醒:“發燒病人最好不要靠發汗來降溫,不然可能容易導致肌膚腠理松弛,皮膚肌表更易出汗,導致寒氣侵入體內。”
適度的運動是更好的“排熱”選擇。“中醫主張‘小勞’,即避免大汗淋漓、過度疲勞的運動方式。”張晉解釋,“出汗過多會帶走體內的陽氣和津液,因此運動強度應控制在微微發熱的程度。可以多練易筋經、八段錦等柔和的運動形式來抻筋拔骨。”
在冬季運動中,關節受損是常見現象。張晉建議,在運動前的熱身環節,需要特別關注關節的活動,“假期晨起后,可以先坐在床邊輕輕拍一拍身體的四肢、關節,不用特別強調某些關節或部位。這樣的‘拍一拍’,可以讓我們自身的氣去推動血的循環,讓身體處于一個全身按摩的狀態,喚醒身體,調動體內陽氣,為一天的活動做好準備。”
“早睡晚起”同樣對調動陽氣大有裨益。“子時是陰陽交替的關鍵時刻,陽氣入陰才能睡得踏實。”張晉分享,尤其在春節假期,人們容易熬夜娛樂,如果子時還沒睡覺,陽氣會滯留體表,不僅容易上火,還會消耗津液,導致身體過度疲勞。(《中國新聞》報作者劉益伶報道)
上一條:上海連續45天不下雨的日子終結,除夕是此輪寒潮最冷的一天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