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中新健康丨上海專家嘗試“免疫+化療”新模式晚期肺鱗癌患者獲生機
記者19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成功開展“免疫+化療”治療模式,打破晚期肺鱗癌患者的治療困境。
據悉,近年來,在肺癌的基因治療中,各類“靶向藥物”的上市為患者帶來生機。但在臨床上,大部分驅動基因突變都發生在肺腺癌,肺鱗癌驅動基因突變較少,靶向藥物基本上無計可施。據了解,晚期肺鱗癌患者藥物治療以化療為主,更令人痛苦的是,這個病對化療也不太敏感,單純使用化療,患者毒副反應大,且預后不佳。
為了解決這一治療困境,2018年12月,由上海市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名譽主任韓寶惠教授、主任鐘華教授領銜,聯合全中國74家研究中心共同啟動了一項III期臨床研究。
經過兩年多的潛心鉆研,這項隨機、雙盲、多中心研究獲得成功。研究成果表明,中國自主創新研發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派安普利單抗)聯合化療治療模式,能為肺癌患者帶來更為顯著的生存獲益。這項研究成果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呼吸醫學》發表。2023年1月,國家藥監局新藥評審中心批準派安普利單抗上市。
2020年5月,被確診肺鱗癌晚期的王先生,被選入臨床研究。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他肺部的腫瘤明顯縮小,從CT片子上看,前后簡直“判若兩人”。如今,王先生即將邁入治療的第五個年頭。
據介紹,派安普利單抗可激活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攻擊腫瘤細胞。研究結果顯示,派安普利單抗聯合化療可以將患者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60%。尤其在PD-L1表達陽性的患者中,聯合派安普利單抗可進一步將患者的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63%,且安全性良好,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和更好的預后生存質量。
據悉,PD-1是免疫細胞T細胞表面的一種受體蛋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免疫檢查點。
“上海市胸科醫院的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一直深耕肺癌的臨床研究與新藥研發,近五年牽頭的臨床試驗已相繼推動4款新藥上市,包括:多靶點抗血管生成藥物安羅替尼等,很多患者從中長期受益。”據鐘華主任介紹,今后,呼吸學科團隊將持續聚焦臨床需求與診治難點,推進高質量肺癌臨床研究開展與成果轉化,為患者帶來更多生機。
上一條:美育公開課走進中華藝術宮,在大師作品中感受中國式風景美學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