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文章排行
百奧賽圖擬回A股IPO:三年虧15億,“千鼠萬抗”進展如何?

在港股上市不到一年后,百奧賽圖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百奧賽圖)把目光投向科創板。近日,百奧賽圖申請科創板IPO獲受理。
“千鼠萬抗”計劃進展如何?
招股書顯示,百奧賽圖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臨床前CRO以及生物醫藥企業。
目前,百奧賽圖的主要產品及服務包括基因編輯服務、創新模式動物銷售、臨床前藥理藥效評價服務、抗體開發與新藥自主及合作研發。
其中,最受行業與市場關注的是百奧賽圖提出的“千鼠萬抗”計劃。
2020年3月,百奧賽圖啟動“千鼠萬抗”計劃的抗體開發。“千鼠萬抗”計劃針對1000余個潛在抗體藥物靶點分別進行抗體發現,形成多樣性豐富的高質量抗體分子庫。
據悉,雖然“千鼠萬抗”計劃改變了以藥物作用機制為核心的新藥研發模式,極大地提高醫藥研發企業臨床前的研發效率,節省了時間成本,但百奧賽圖坦言,該研發模式仍具有不確定性,尚需時間驗證。
目前“千鼠萬抗”計劃進展到哪一步?招股書披露,“千鼠萬抗”計劃藥物靶點涵蓋腫瘤、炎癥及自身免疫、代謝等疾病領域。自啟動“千鼠萬抗”計劃以來,百奧賽圖已完成近1000個靶點敲除RenMice小鼠的制備。據了解,進行靶點基因敲除后,小鼠免疫耐受被人為破壞,可以極大地擴展所得到的抗體分子的種類。
另外,對于篩選出的候選抗體分子,百奧賽圖采用合作開發或分子序列授權/轉讓等方式,尋求合作方共同推進其臨床開發及后續商業化進程,并從中獲取首付款、里程碑付款以及藥物上市后銷售分成等,目前已與德國默克公司、翰森制藥、正大天晴、華潤生物、榮昌生物、ADC Therapeutics、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等數十家海內外生物科技或醫藥研發企業達成抗體分子轉讓/授權或合作開發。
而除了做小鼠生意,百奧賽圖也打算在創新藥賽道里分一杯羹。針對“千鼠萬抗”計劃以及各抗體發現平臺產生的有潛力的抗體分子,百奧賽圖將部分抗體分子自主推進臨床研究,并依托全資子公司祐和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祐和醫藥)進行新藥臨床試驗。
目前,祐和醫藥目前已有10個管線產品,其中5個處于臨床試驗/IND獲批階段。
目前,百奧賽圖布局的10款產品中,進展最快的是YH003。YH003為新型靶向CD40的單抗。藥物主要覆蓋的適應癥為胰腺導管腺癌、黏膜型黑色素瘤、實體瘤。目前胰腺導管腺癌適應癥的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與黏膜型黑色素瘤適應癥中國臨床試驗均進入2期。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全球CD40腫瘤抗體藥物的市場規模將于2026年增至2億美元,2030年將進一步增加到27億美元,2026-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96.3%。
不過,截至2022年年底,全球尚無獲批上市的CD40抗體藥物。公開數據顯示,全球在研的用于胰腺癌與黑色素瘤治療的CD40抗體藥物目前最快僅進入臨床2期。
最貴實驗小鼠單只超兩千元 一年賣出超億元
動物模型銷售中,靶點人源化鼠的平均銷售單價由2020年的1929.32元/只上升至2021年的2016.12元/只,進而漲至2022年的2339.48元/只。
百奧賽圖表示,2022年,靶點人源化鼠單價的提升主要由于銷售結構以及銷售區域的變化。另外,公司境外小鼠銷售收入金額快速上升且占比有所提高,靶點人源化鼠境外市場銷售單價相對較高。
百奧賽圖毛利率也保持在較高水平,且呈現上升趨勢。2020年至2022年,百奧賽圖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5.81%、69.82%以及73.40%。
百奧賽圖表示,毛利率較高且呈現上升趨勢,主要是臨床前藥理藥效評價業務和模式動物銷售業務的毛利率不斷上升,以及高毛利率的抗體開發業務收入占比提高所致。
2020年至2022年,受中國生物醫藥市場快速增長、公司海外業務逐步擴張等因素驅動,百奧賽圖營業收入呈增長趨勢,2020年至2022年實現營收2.54億元、3.55億元與5.34億元。
梳理來看,百奧賽圖的主營業務收入包括臨床前藥理藥效評價、模式動物銷售、抗體開發業務、基因編輯業務。
2020年至2022年,除基因編輯業務外,其他業務板塊均呈現遞增趨勢。基因編輯業務在2021年收入下降了約25.75%,主要原因為百奧賽圖基因編輯部門承擔“千鼠萬抗”計劃下接近1000個靶點的敲除工作,任務量較重,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公司對外提供基因編輯服務的產能。
百奧賽圖表示,2022年起,“千鼠萬抗”小鼠靶點敲除工作已接近尾聲,公司基因編輯部門再次聚焦于服務外部客戶,并不斷進行海外市場的開拓,銷售收入金額有所回升。
另外,在其收入結構中,2021年模式動物銷售的銷售額在整體營收中占比最大,達到三成,銷售額逾億元。2022年該業務的銷售額與營收占比進一步增長,銷售額達到1.69億元。
雖然小鼠帶給百奧賽圖不菲的收入,但百奧賽圖至今仍未扭虧。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歸母凈虧損分別為4.28億元、5.46億元與6.02億元。
百奧賽圖指出,高昂的研發投入是其尚未盈利的主要原因。
百奧賽圖在招股書中稱,截至2022年年末,公司創新藥開發分部仍處于新藥研發階段,尚無產品獲批上市。持續處于較高水平的研發投入,是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分配利潤為負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為加快“千鼠萬抗”研發進程,公司存在較大金額的研發投入。最后,公司臨床前CRO服務所產生的利潤也尚不足以覆蓋大額的研發支出。
梳理招股書可以發現,百奧賽圖的研發費用率并不低,而且營收完全無法覆蓋公司的研發投入。
2020年至2022年,百奧賽圖分別投入研發費用2.76億元、5.58億元和6.99億元,同期研發費用率分別高達108.98%、157.52%和130.96%,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比例為134.32%。
中新經緯注意到,截至2022年底,百奧賽圖的貨幣資金余額仍有6.27億元,但對比虧損及研發投入而言并不算富余。
在提出“千鼠萬抗”計劃后,創新藥研發成為了百奧賽圖持續推進的業務。對于創新藥企業來說,手里現金的多寡甚為重要。
招股書顯示,去年在港股IPO時,百奧賽圖募集資金為5.37億港元,其中約70%用于為核心產品的進一步臨床研發提供資金,約15%用于根據“千鼠萬抗”計劃。不過,2022年年報顯示,百奧賽圖所有未使用募集資金還有4.72億港元。
此次百奧賽圖還擬募資18.93億元,用于藥物早期研發服務平臺建設項目、抗體藥物研發及評價項目、臨床前及臨床研發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募資投入占比排名前列的用途是藥物研發與補充現金流。招股書顯示,5.98億元將用于藥物早期研發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占比最大,達到31.59%;另外還準備以5億元用于補充現金流,占比26.41%;剩余資金用于抗體藥物研發及評價項目與臨床前及臨床研發項目。
未來,百奧賽圖表示,將繼續推動“千鼠萬抗”的規模化抗體藥物發現及開發計劃,不斷發現有成藥潛力的候選抗體分子以進行外部合作或內部研發,持續推動臨床前產品及服務業務的快速增長,推進候選藥物臨床開發,與中國以及海外領先的醫藥研發企業、生物技術公司等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上一條:翰森制藥入選標普全球首期《可持續發展年鑒中國版》位列行業最佳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