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只有一朵玫瑰支撐”,也要溫柔地對待生活
“德國國民女詩人”希爾德·多敏的詩集《只有一朵玫瑰支撐》近期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譯者、華東師范大學德語系副教授黃雪媛與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詩人胡桑日前一起做客思南文學之家,以“女性與奇跡”為主題,與讀者朋友共同回望希爾德·多敏堅韌不凡的一生。

希爾德·多敏是德國當代著名猶太裔詩人。她的詩歌語言簡潔而質樸,溫柔中帶著力量,呈現出深刻而憂傷的意境。多敏42歲開始寫詩,50歲才出版第一部詩集《只有一朵玫瑰支撐》,之后陸續出版多部詩集。除詩歌外,多敏還著有一部長篇小說、多部散文集以及文藝評論。多敏在后半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獲得了諸如海涅文學獎、里爾克文學獎、奈莉·薩克斯文學獎和梅爾斯堡德羅斯特文學獎等重要文學獎項。
來自同濟大學的兩位學生朗誦了多敏的詩歌《不要墜入疲倦》。胡桑認為,這首詩代表了女詩人的經歷,讓人以一種愛的方式、輕柔的方式、感情的方式對待生活的倦怠,所以翻譯為“不要墜入疲倦,你為了奇跡要遞上你的手迎候一只鳥”。
作為多敏的詩歌譯者,黃雪媛談到自己翻譯時,想象著“把我的手遞出去,像迎接一只鳥停留在我的掌心”。這首詩是希爾德·多敏流亡22年之后和她的丈夫回到德國,沿著萊茵河坐火車,火車駛出隧道,她突然看到隧道的另一邊巴旦杏樹開花了,于是寫下這首詩。
讀者聽眾與翻譯家一起感受這樣一位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并且遭遇了20多年流亡生涯的女性,如何在她的后半生依舊像朵玫瑰一樣盛放?!跋柕隆ざ嗝艋盍?6歲,非常高壽,她不僅有柔軟脆弱中非常憂傷的一面,更明顯的一面是她的堅定、信心和柔韌。正是對人生的信念,對生命的信念,對愛的信念支撐著她走完了艱苦的歲月,并且使她能夠在后半生綻放出非常大的文學詩歌方面的才華,創造了文學詩歌史上的一個奇跡,她被稱為‘回歸’詩人,是德國戰后詩人中的優秀代表?!秉S雪媛說。
在胡桑記憶中,同濟大學教師吳建廣早在1993年就翻譯過多敏的詩選——《玫瑰綻開的新生》,距今已有30年,在這30年的時間內,多敏的名字依然在國內默默無聞。“多敏身上有一種輕柔的、細膩的氣質。”這讓胡桑對她記憶深刻。
黃雪媛認為,希爾德·多敏這樣的溫柔澄澈之音如同水晶燈讓我們看到光明,懂得經歷苦難的澄澈更能打動人心。多敏晚年的詩尤為動人,她有一句詩是寫給死去的丈夫的:“只是生命或者一個物理意義上的身體放棄了在這世間的居所,但是精神并沒有放棄居所。”
上一條: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怎么干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