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趙明突然辭職,誰在主導擁有23位股東的榮耀
圖源:搜狐網
當外界認為趙明離職是假消息時,榮耀一紙趙明辭任CEO公告,又讓外界吃驚不已,原來這一次傳言屬實。
根據公告,趙明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CEO等相關職務。董事會決定由李健先生接替趙明先生開展工作。
讓外界稍感突然的是,當前榮耀正處于IPO關鍵期,為何會選擇在此時辭任?而趙明在告別信中的那句,當你覺得很容易,什么都掌控的時候,恰恰是危機到來的時候,更不難讓人疑問,這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故事。
在IPO前夕榮耀新投資人的加入、股東股權的變化,會是導火索嗎?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的明確要求,趙明的離任,是否會影響控制權和管理團隊穩定,從而阻礙IPO進程?李健是誰,又能否趕超趙明,帶領榮耀走向新的李健時代?
榮耀目前擁有23位股東
眾所周知,榮耀當前正處于IPO關鍵期,外界對其關注度頗高。而在2024年12月28日榮耀官宣股改已完成前,其曾引入了多位股東。
2024年10月31日,榮耀曾獲得一輪融資,引入了包括中國電信、中金資本旗下基金、基石旗下基金、特發基金以及新一輪代理商投資平臺等新股東。藍鯨新聞記者此前曾報道,該輪融資,共涉及七位投資人,另有兩位神秘人未向外界披露。
隨后2024年12月18日,榮耀股東有發生過一次變更。杭州微同股權投資合伙企業退出,新增金石星耀(深圳)智能設備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嘉興特耀為中創業投資合伙企業、馬鞍山金瑞基石股權投資合伙企業等7家企業。
彼時,榮耀回復藍鯨新聞記者稱,12月18日這次股權變更僅是股東自身股權架構安排調整。但至于股東是何原因退出,是否有新的資金需求,還是對榮耀發展產生了新的看法,外界無從知曉;外界也同樣不清楚,新增的幾家股東是前一股東拆分而來,還是全新投資人。
但可以明確的是,在上述股東發生變化之后,截至目前,榮耀股東層由23家股東組成,股東數量并不少。除去10月31日引入的股東外,還包括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鵬程新信息技術合伙企業、深圳國資協同發展私募基金合伙企業、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國移動等。
從工商資料來看,目前無法看出各自持有的股權比例。不過,從排序情況來看,深圳國資下屬國信資本有限責任公司排在第一位。
不言而喻,企業經營過程中,作為投資方,股東有絕對的話語權。而作為職業經理人,既要保證企業穩步向上發展,也要滿足股東的期待,這過程中存在諸多摩擦之處。
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向藍鯨新聞記者分析道,榮耀股東眾多,其中既有國資,也有像經銷商、零部件供應商等。他們對榮耀的未來有著明確期待,都希望榮耀能盡快上市,從而實現手中股權的變現。但如今榮耀手機的市場影響力出現下降,這是否與股東期待不一致?當然也不排除是,因為諸如管理權限等問題,無法達成一致所致等。
經營邏輯與商業變現
趙明在內部信中透露,2024年公司完成了利潤、獎金預算目標,收益良好,收入、銷量達成率也較為可觀,期待2025年榮耀能夠更上一層樓。
完成了利潤等指標,但仍選擇離去,外界不難疑惑,這是否與股東的經營理念,或股東有更高的要求相關?
盡管趙明帶領榮耀在高端市場和海外市場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華為強勢回歸以及其他國產品牌豐富產品線崛起背景下,榮耀的市場份額仍受到擠壓。
趙明多次在公開場合宣稱,華為的回歸讓行業充滿了活力、競爭力和挑戰,榮耀最好的致敬方式就是用最強的產品、以最好的狀態與華為競爭。然而現實情況是,重新回歸手機市場的華為,確實搶占了榮耀的部分市場份額。
據Canalys數據顯示,榮耀在2024年前三個季度,其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分別為16%、15%、15%,而第四季度甚至掉出了前五位置,其市場份額已低于14%。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為在2024年回歸后市場份額不斷提升,每個季度都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2024年Q1-Q4,華為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7%、15%、16%以及17%。與此同時,在過去的四個季度中,華為每個季度的同比增長分別為70%、41%、24%以及24%。
另也有分析認為,榮耀曾被市場稱為小華為,部分消費者購買榮耀,正是看重其繼承了華為的一些優勢,但這種優勢能持續多久,不得而知。
眼下榮耀正處于IPO前夕,急需提升估值,這樣的業績表現讓董事會倍感壓力,管理層變動或成為必然選擇。一位金融分析師向藍鯨新聞記者表示。
未來李健將靠什么取勝?
公開資料顯示,趙明于1998年加入華為,歷任華為CDMA/WiMAX/TD-SCDMA產品線總裁、全球無線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意大利代表處代表、西歐地區部副總裁等職位。
2015年,趙明接任榮耀事業部總裁,全面負責榮耀業務。在華為體系下的榮耀定位于互聯網手機品牌,在他的帶領下,榮耀在銷售額和銷量方面持續多個季度成為中國互聯網手機第一品牌,并在2020年一度成為中國Top2手機品牌。
2020年11月17日,華為宣布決定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收購方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趙明隨即成為榮耀終端有限公司CEO。
從華為獨立出來的榮耀面臨一系列困境,但在趙明的帶領下,新榮耀僅用4個月時間,就完成包括研發、產品、供應鏈和市場等體系的構建。在大眾的普遍認知里,趙明堪稱榮耀的靈魂人物。
那么趙明的突然離職,讓業界不禁產生疑問,榮耀未來的發展是否會缺趙明?
手機品牌戰略顧問李旭在接受藍鯨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市場競爭層面來看,榮耀已經在消費者心中初步樹立起品牌形象,收獲了一批忠實用戶。況且,智能手機行業的競爭比拼的并非個人能力,而是企業的綜合實力,其中涵蓋技術創新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以及市場營銷能力等多個關鍵要素。
當然,趙明離職后,榮耀必然會面臨一系列挑戰與機遇。短期內,團隊需要時間去適應新的領導風格與管理模式,市場也會對榮耀的后續走向持觀望態度。這極有可能影響榮耀的市場表現,在產品推廣和用戶信心方面,或許會承受一定壓力,考驗繼任者李健的時候到了。上述人士補充道。
繼任者李健2001年加入華為,2017年進入華為監事會。在華為工作期間,他深度參與戰略管理和全球化布局,積累了豐富經驗,還參與過華為公司的重大改革和戰略制定。2021年,李健加入新榮耀,先后擔任管理團隊核心成員、副董事長、董事、人力資源部總裁等職務。
另外,2025年國內手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頭部廠商格局從5家變為6家。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判斷,未來2-3年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將進入更為膠著的狀態。如此背景之下,對于李健來說,未來能否帶榮耀平穩駛向IPO,還需繼續關注。
上一條:《巴黎圣母院》迎來上海百場,觀眾席再現法語大合唱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