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各界齊聚“故事會”共論“老虹橋”發展藍圖
由長寧區虹橋、中山公園地區功能拓展辦公室、長寧區天山路街道和長寧區虹橋街道聯合主辦,上海市長寧區商業聯合會承辦的《虹橋故事會》活動26日舉行,來自政府部門、高校和企業的代表齊聚一堂,共論“老虹橋”的發展歷程和未來藍圖。
長寧區商業聯合會會長王裕強在致辭時表示,上海“老虹橋”,這片鑲嵌在申城西部、緊鄰國際機場的寶地,自上世紀80年代初成立以來,便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前瞻性的規劃理念,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對外經濟交流的前沿陣地。從最初的國際貿易中心、展覽會議中心,到后來的商務辦公區、高端住宅區,再到如今集商務、會展、旅游、文化、居住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城區,“老虹橋”的每一次轉型與升級,都見證了上海乃至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城市面貌的日新月異。
據虹橋開發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裔斐介紹,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是首批國務院批準建立的十四個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擁有多個“第一”:是土地最小但土地價值最高的開發區;有著全國第一塊國際招標批租的土地 “太陽廣場”;中國第一家、亞洲規模最大的國際級專業展貿中心“上海世貿商城”和上海第一家合資百貨商店“虹橋友誼商城”均坐落于此。
虹橋開發區1979年開始規劃,1983年建設,經過40年的發展,圍繞虹橋開發區形成的“老虹橋”已成為以展覽展示為龍頭、以國際貿易中心為特征、以現代服務業為核心的多功能現代化高端商貿區。其地區生產總值在2022年達到159億元,進出口總額超過592.51億元,單位土地地區生產總值產出強度達到245.3億元/平方公里,位列全國第一。如今,“老虹橋”吸引了大量高能級行業龍頭企業入駐,已形成資源集聚度高、產業輻射力強的多元化業態格局。
“老虹橋”也是數字經濟的集聚地。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表示,長寧區在線新經濟基礎積淀深厚、在線新經濟發展勢頭強勁、頭部型企業領跑優勢凸顯、產業園區主題特色鮮明。在入選2023年國家級電商示范企業的13家上海企業名單中,長寧虹橋有3家占比達23.1%,而這3家都與“虹橋”有關。無論是扎根老虹橋、還是入駐新虹橋,這些數字經濟龍頭企業搭建的數字彩虹橋深度鏈接了國際國內的雙循環,讓虹橋不僅是長寧的虹橋、也是上海的虹橋、長三角的虹橋、中國的虹橋,更是世界的虹橋。
“老虹橋”不僅是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重要承載區之一,還在城市更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上海地產集團和長寧區政府加強合作,不斷推動區域內的城市更新項目,如虹橋公園的煥新開放和國展中心的改造升級。這些項目不僅提升了區域品質,還吸引了更多的投資和企業入駐。“老虹橋”憑借其悠久的歷史背景、強勁的經濟發展和積極的城市更新措施,成為了上海乃至全國的一張“亮麗名片”。
中建八局上海分公司更新中心主任張一凡在會議上做了“老虹橋地區重點經濟載體更新可行性研判”報告。他說,“老虹橋”歷經40年發展,目前正站在轉型發展的“十字路口”,土地空間增量觸頂,新老虹橋聯動發展勢在必行。他建議,強化“老虹橋”貿易功能,打造數字化的貿易新窗口;調整“老虹橋”地區產業布局,培育高品質的科創集聚區;激發虹橋商圈人氣活力,樹立時尚化的消費新標桿。同時完善交通出行、人才公寓、文體設施等配套功能,把“老虹橋”建設成為開放高效、健康時尚、綠色智慧、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一代國際精品城區。
在故事會最后的獻計獻策環節,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陳信康、上海城市更新研究會專家施薔生、高和資本高和更新CEO王柯翔等嘉賓就“老虹橋”的未來發展發表了真知灼見。
長寧區商務委、建管委、文旅局、天山路街道、虹橋街道、虹橋辦、長寧國資經營公司、長寧區商業聯合會的相關領導,眾多關心“老虹橋”發展的熱心企業及長寧區商聯會的40多家會員單位共70余人一同出席了本次活動。
上一條:600余名選手同臺競技:第四屆全國工業設計職業技能大賽決賽鄭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