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科技賦能助推綠色發展2024上海崇明生態島國際論壇舉行
東方網記者王泳婷11月23日報道:2024上海崇明生態島國際論壇于11月21日至23日在崇明舉行。本次論壇以“科技賦能新產業?綠色筑就新未來”為主題,邀請了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英國、加拿大、韓國等眾多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為崇明高質量建設世界級生態島建言獻策。

開幕式上,“崇明生態島特色生態產業培育策略研究”課題征集活動正式啟動,廣邀國內外專家學者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開展有前瞻性、現實性和針對性的課題,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參考,為崇明未來發展出謀劃策。
筑牢生態基底
崇明濱江臨海,水環境、水生態直接關系著崇明人民的發展與福祉。就東亞海洋生態治理、應對全球性危機和發展海洋經濟等話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東亞海洋協調框架主任麥海石·普拉漢登臺指出,基于全球視角,當前自然生態領域主要存在三大危機——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下降、污染和廢棄物累積。這三大問題與海洋、特別是東亞海域的關聯尤為緊密。
普拉漢提出,面對海洋問題,要采取主動、轉危為機,通過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修復培育工作、增強氣候韌性及穩定性、在生產消費中踐行可持續理念等途徑,激活可持續的藍色經濟,這對于崇明下一步發展極具借鑒意義。
近年來,崇明區在持續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積極加強固體廢棄物、有害廢物及污水等的處置能力建設,減污降碳能力和環境安全系數提升顯著。然而,地處通江達海的“開闊地”,崇明不可避免受到上游來沙來水、周邊空氣對流、海平面上升等外部因素影響,面臨著獨特而復雜的生態挑戰。
針對“新污染物”治理的重大科技需求,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豐昌深入介紹、深刻剖析了當前我國面臨多種新污染物威脅的問題現狀。他表示,新污染物大多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等特征,其多來自于農藥、廢棄藥物等化學制劑制品等,通常尚未納入環境管理或現有管理措施不足,對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大威脅。推動新污染物治理有其客觀必要性,但倘若轉換思維角度,這也是一次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的難得機遇。
當前,崇明正著力建設“無廢城市”,對于傳統污染物的治理已頗見成效,城鄉環境提升顯著;但正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要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水平和生態發展能級,就必須對新污染物等領域提起重視。
激活海洋經濟
在“海洋新智造與海洋經濟”分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群表示,海洋新智造成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崇明具有得天獨厚的岸線資源優勢,長興千億級海裝產業高地昂然崛起,發展海裝產業和海洋經濟前景廣闊,他建議要大力引進高端科研機構,推進數字化轉型、打造產業集群,讓科技賦能海洋新智造。
中國船舶信息中心研究員許嵩在《大力發展海洋新質生產力,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主旨報告中表示,我國在海洋科技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需加強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推動海洋新智造向更高層次發展。未來,隨著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長興海洋實驗室等科研機構的入駐,高水平人才和高端智力資源將向長興海裝產業集群加快匯聚,海洋新質生產力發展將迎來大好局面。
自然資源部東海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葉屬峰表示,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過程就是綠色生產力的不斷提升過程,未來要重塑發展框架,陸海統籌構建,重點發展氣候經濟、生態經濟和藍碳經濟,把崇明建設成為我國沿海藍色經濟帶的重要節點。
上海交大長興海洋實驗室
同濟大學工程與產業研究院院長、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張亞雷、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拉希德分別以《我國海洋科技創新領域布局與未來展望》和《氣候、生產力和海洋環流變化分析》為題分享了真知灼見,指出企業是推動海洋新智造發展的重要力量,呼吁更多企業加入到海洋新智造的行列中來,同時要關注氣候變化帶來的科技生產力的加速演變,共同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科技引領騰飛
在“綠色新科技與生態經濟”分論壇上,學者嘉賓們立足生態島建設的過去和當下,聚焦城市環境科學規劃、碳中和技術體系構建等前沿領域展開熱議,共同展望崇明以綠色新科技引領生態經濟騰飛的美好明天。
“崇明的自然資源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這既包括森林、濕地、農田等優質生態基底,也包括野生動植物和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它們共同成為崇明探索綠色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和底氣所在。”艾奕康香港環境規劃執行董事葛禮德是一位資深的生態專家,擁有超過20年的專業與學術經驗。他評價道,“未來,我們要科學統籌城鄉環境的規劃和管理,深入挖掘崇明各種自然資源的巨大潛力。”
中國創新方法研究會理事長黃晶表示,碳中和技術體系的構建需要立足我國的基本國情,在分析能源供給側和消費側兩端需求與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建立從低碳到零碳和負碳的技術體系布局與發展路線圖,為科技支撐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最終實現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撐。
崇明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森林覆蓋率達到30.74%,還擁有青草沙、東風西沙水庫兩大核心水源地和兩個國際重要濕地,氣候調節和碳匯能力十分可觀。“崇明要走向世界級生態島,在雙碳領域的標準是很高的。”黃晶說,“必須緊緊抓住綠色能源這一重點,積極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推動交通運輸和建筑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動能源結構整體轉變。崇明應當勇立潮頭,做新技術落地應用的‘最佳實踐地’,為我國碳中和技術體系的構建貢獻崇明力量。”值得注意的是,隨著GEP核算工作的推進,崇明正積極探索發揮碳市場作用,讓“綠水青山”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自2006年首屆上海崇明生態島國際論壇舉辦以來,崇明堅持以推動生態文明實踐為宗旨,秉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價值理念,積極搭建思想交匯碰撞、共謀綠色發展的國際合作交流平臺。多年來,生態島國際論壇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吸引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廣泛參與,形成了一批高水平、高質量的創新理論和實踐成果,為高標準推進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廣泛凝聚了智慧和力量,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和方法。
據悉,本次論壇由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政府主辦,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支持,上海市崇明區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科普教育促進中心承辦。
上一條:貴州省第三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半決賽黔東南賽區暨黔東南州第四屆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