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就在閔行!一個占地超40畝的機器人產業基地,預計年內啟用
尋常好故事,最是動人心。閔行區融媒體中心聯合馬橋鎮推出“我的故事”系列報道。在這里,參與閔行建設發展的新老馬橋人以第一視角,娓娓講述他們的故事。
他們中有城市建設者、科技創業者、教育工作者,也有平安救火英雄、公益“民星”、文化傳播使者……他們很平凡,卻又不平凡。他們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默默奉獻著,用熱情繪制城市溫暖畫卷,用耕耘創造著城市發展的新高度。
本次故事的講述人是蘭之君,他是上海鯨魚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

我們在馬橋“誕生”,也在馬橋成長。2018年至今,鯨魚機器人得益于馬橋的各項營商政策,從一家高科技創業企業,成長為教育機器人領域的全球領軍企業和獨角獸企業。讓越來越多的馬橋青少年以及全球青少年通過科技改變世界,實現夢想。
開啟“一見鐘情”的情緣
2023年4月,鯨魚機器人產業基地在馬橋正式開工,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將正式啟用。這不僅是我們企業的首個教育機器人產業基地,也是全球首個。之所以選擇設立在馬橋,源于我們與馬橋深厚的淵源。
在選擇馬橋前,我們去過不少地方實地考察,也遇到一些環境不錯的區域,但總是覺得差一口氣。偶然一次路過馬橋,發現這里的地理位置很優越,交通四通八達,從市區走嘉閔高架開車40分鐘就到了。馬橋毗鄰大虹橋區域,距離虹橋機場、虹橋火車站也不遠,為企業的產品快速物流和市場拓展提供了便利,節省了不少時間成本。
企業正在建設中的產業基地包含了6000平方米的機器人競技空間,可以開展STEM研學營地。這意味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落地虹橋機場后,僅需一小時車程就能到達基地。
最關鍵的是,馬橋鎮對于高新技術企業和智能制造產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為企業落戶和經營發展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比如,落戶需要辦理各項手續,還沒等我們弄清楚需要準備哪些資料,馬橋鎮的工作人員就已經主動上門,把“辦事窗口”開到了企業,一對一地和財務部、人事部等部門對接,很快就辦好了所有的經營手續。
而且,馬橋區域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高科技人才儲備豐富,許多人工智能領域的高手都云集在馬橋人工智能產業園,當我們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遇到困難或瓶頸時,可以最快時間找到相關業內專業人士進行交流,迅速找到問題的堵點,化解難題,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就這樣,我們堅定地來到了馬橋,發展至今已經六年,且還將繼續在此深耕。因為,馬橋是我們建設教育機器人產業基地的理想選址。
“揚帆出海”開創新篇章
作為閔行區重大項目,鯨魚機器人產業基地致力于開展教育機器人技術研發與量產、教育機器人標準化測試與認證、青少年人工智能競賽與活動等業務。
該產業基地集產、學、研于一體,占地面積超40畝,其中包含15畝的青少年活動綠地,總建筑面積達35000平方米,包括10000平方米的機器人科研大樓、6000平方米的教育機器人競賽基地、5000平方米的青少年科技研學基地以及14000平方米的數字化生產基地。未來,這里將實現包括芯片、傳感器、電機在內的所有硬件100%國產化,具備產品設計、研發、制造等全產業鏈技術與能力。建成后,將為全球15億青少年提供教育機器人產品,年產值有望超20億元。
這些美好的未來愿望,正是馬橋給予的底氣。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是一張打造上海市南部科創中心及智能制造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名片,具備完善的產業生態和開放的創新環境。不僅擁有區位條件良好、拓展空間充裕、生態環境優渥的相對優勢,還提供資本鏈、創新鏈、人才鏈、應用鏈、產業鏈“五鏈一體”的服務體系。無論是創新資源集聚、科技企業培育,還是載體配套支撐、應用場景試點,都為企業進行“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提供了支持。
“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的全面推進,促使整個閔行形成了多元化的國際商業環境,有助于企業了解國際市場需求,優化產品設計和營銷策略。
這些優勢,都加速了鯨魚機器人的“出海”進程。目前,鯨魚機器人的產品已經出口海外50個國家和地區,年出貨量突破50萬大關。
拓展AI教育新邊界
在馬橋成為“教育機器人全球第一品牌,讓全球15億青少年用科技改變世界”,是鯨魚機器人的愿景。
教育機器人作為現代科技教育的載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科技知識。通過搭建并操控機器人,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機器人的工作原理、編程邏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識,實現跨學科融合。其核心價值在于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培養科技創新能力,讓青少年用科技改變世界。
等到馬橋的教育機器人產業基地建成后,我們將加速推進ENJOY AI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普及活動的品牌化、全球化和市場化,計劃推出更多具有創新性和競爭力的機器人競技形式,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
我們還將繼續加大3—22歲全產品線的研發投入,包括移動、積木、飛行、人形等多種類型的機器人,優化教育機器人產品架構,確保所有產品都符合“青少年友好型”的標準,滿足全球、全學齡段青少年的需求。同時,將充分利用馬橋的產業生態和資源優勢,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持續打造共榮共生的產融生態,全面實現教育機器人自研自產,為中國培養更多人工智能科技人才。
上一條:“可樂”療法治石,消化內科專家提醒:并非萬能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