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雪域高原煥新顏|西藏傳統紡織品在巴黎展出后,將亮相紐約
“當我看到2000多年歷史的氆氌手工藝在全球綻放,我也特別開心。”“Sandriver沙涓”羊絨創始人、上海沙涓時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工匠”獲得者郭秀玲9月3日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做羊絨產業33年,我希望可以通過我的經驗技術幫助氆氌更好地市場化,這樣才能讓這項工藝走得更遠更久。”

氆氌是藏語的音譯,是西藏最有民族特色的紡織品,其工藝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中尤以江孜氆氌最為著名。2009年“江孜協瑪氆氌編織技藝”被列為西藏自治區級非遺保護項目。
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時尚產業的更新迭代,作為傳統手工的江孜氆氌逐漸在時代發展中掉隊,面臨品種單一、成本居高、市場狹窄、產量低下等問題,陷入了發展危機。如何做好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成了當地干部急需解決的難題。
傳承從全面更新開始
2023年在江孜縣委、縣政府和上海援藏的大力扶持下,江孜縣阿佳格桑氆氌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了赴上海培訓的機會。2023年5月,江孜縣與上海沙涓時裝科技有限公司開啟合作。
首先是工藝設計上的蛻變。依托上海沙涓的指導并參與產品設計,在保留藏地傳統文化符號的情況下,氆氌增加了實用功能,添加了時尚、流行的現代元素,賦予了現代設計理念。
其次是制作效率上的提升。傳統氆氌紡織機在性能和效率上明顯滯后。上海沙涓設計工匠與江孜傳統手藝人齊心協作,共同研制了新式紡織機器,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有效保障了產品質量。
新式紡織機器?
最后是紡織技能的精進。上海第十批援藏江孜小組積極推動“江孜縣民族手工業技能培訓”援藏項目,為江孜紡織工人提供現代紡織綜合技能培訓。培訓從設計理念、現代審美入手,通過教學提升學員獨立設計和實操能力,12名優秀學員由此實現從“工人”向“工匠”的轉變,每名就業者也從原有的3000元增收至4800元。
從“民族的”走向“世界的”
氆氌多是作為自給自足的民族手工用品,知名度和實用性較低,商品市場化的局限性明顯。如何讓氆氌更好地市場化,也是一道難題。
“其實我們好多非遺手工藝,沒有進行市場化的推動,導致傳承出現了問題。我們要做的是活著傳承,并不是把工藝束之高閣僅僅放在展廳里觀賞。所以我們希望把氆氌更好地市場化。”郭秀玲表示。
傳統氆氌紡織機
由此,江孜氆氌從消費者需求出發,多樣化多層次開發披肩、圍巾、靠墊等產品,讓氆氌從手工產品變為生活用品,由“奢侈品”變為時尚消費品。依托上海沙涓的市場平臺,江孜氆氌在國際國內高端市場爆點突圍。目前,江孜氆氌系列產品已登陸上海沙涓30余家線上線下時尚店,并成功入駐巴黎路易威登旗下品牌店。
2024年1月,氆氌產品榮登法國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并將于今年9月在紐約聯合國第79屆會議期間的第一夫人午宴上舉行大秀。
“我覺得9月24日在紐約的大秀會是一個轟動,因為會在聯合國的平臺上展現西藏氆氌文化。可能會有很多困難,但是也帶來了巨大的希望。”對于氆氌的未來,郭秀玲充滿期待。
上一條:錨定現代化改革再深化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五周年:未來產業創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