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推動民營企業更好參與重大項目建設有效發揮財政政策乘數效應
8月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袁達透露,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破除準入壁壘。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經營主體公平開放,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營造公開透明便利的市場準入環境”。
除緩解財政壓力,民營企業對重大項目的投資還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有效發揮財政政策乘數效應。“乘數效應的關鍵在于‘四兩撥千斤’,即財政政策與產業政策等協同發力,對民間資本形成撬動作用,有力指引其參與各類重大項目建設。當前,國內重大項目建設聚焦基礎設施、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綠色低碳等領域,民營企業大有可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副所長盛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我國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去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完善投融資機制,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今年1月2日至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福建省晉江市組織召開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釋放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積極信號。
在頂層設計部署和多方共同努力下,民營企業投資重大項目建設正不斷取得新突破。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的渠道正越來越暢通,但民營企業以市場主體身份直接投資相關項目,仍面臨準入不暢、難以盈利、信任缺失等問題。
如何推動民營企業更好參與各類重大項目建設?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有關制度體系的建設立足于為民營企業開放更寬的項目渠道,通過完善配套措施,為民營企業在重大項目中運營更順、盈利更多創造條件,給民間資本更多信任與信心。
“在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的完善過程中,相關法律規范的構建也是重要一環。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對外有效投資,不能單純靠政策,還要靠法律。不斷完善的涉企法律體系,是民營企業參與各類投資的有力保障,因此,尚在制定中的民營經濟促進法值得期待。”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武長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上一條:“東數西算”工程貴州貴安新區數據中心集群統籌產業發展與生態保
下一條:返回列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